記得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中馬可作品「奢侈的清貧」帶來的震撼,而最近,她的品牌「例外」17春夏系列以同樣的姿態進入我們的眼球:沿襲一貫風格,米黃、黑、白、深藍等安靜色系,純棉材質無論從環保還是舒適考慮都當仁不讓,「即使是最簡單、最質樸的物品,當處在特定的場合時,也能形成震撼力。」這就是馬可風格。
無例外無生活
童年時,馬可最早的愛好是閱讀,臨近小學畢業時馬可瘋狂地愛上了畫畫,每天畫個不停,甚至考試卷的背面也畫滿了畫。那時起,馬可心裡就明白此生一定會做和雙手密切相關的職業,高考時選擇藝術類專業,唯獨對服裝設計情有獨鍾,「可能是因為從小穿媽媽親手做的衣服長大吧,感覺衣服、布料、縫紉機這些東西特別親切。現在回望過去,很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因為這是一個理想的職業。」
2006年,馬可在珠海創立命名為「無用」的設計工作室,工作室裡有二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手工藝高手,他們用古老的木紡車、織布機紡紗、織布、裁剪、手工縫製成衣,再用全植物染色,整個製作過程徹底實現了全手工和零污染。
2014年9月馬可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附近建設了全國第一家無用生活空間,展示和銷售由她設計、無用手工藝人精心製作的服裝、家紡及家居用品以及有機農產品,幾乎囊括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她想向大眾推廣一種忠於本心、返璞歸真的生活,而無用的全部盈利都用於中國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事業中。
十多年的努力,今天的馬可,坐在「無用」工作室的設計台前,回憶當年,她更為堅持:「11年前,當我告訴別人『無用』是一個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工作室的時候,我看到大家質疑的眼神,『手工藝?這麼老土的東西還有用嗎?無用?這麼難聽的名字啊!』而今天的反應截然不同,『手工藝?支持手工匠的概念很好!無用?無用乃大用,好名字!』我們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改寫了『無用』這個詞在中文的詞性,讓它從原來100%的貶義變成了100%的褒義,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人類對於情感、藝術、美、詩歌、哲學等精神性事物的追求,在我們生命中有著多麼不可或缺的意義!當人類窮到只剩錢的時候,就徹底喪失了對美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失去了生而為人的價值。」

誠如馬可所言,這許多年來,她更醉心的是「通過做純手作的良心出品,與更多人分享生命的美好」。即使因為彭麗媛欣賞並穿著她的設計,讓其成就傲人,讓她在中國乃至世界炙手可熱,但她反而更低調,更少出現在眾人面前。為國家主席夫人設計服裝,她最關心的是:「我認為如何呈現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內心充滿柔情和力量、成熟睿智的中國現代女性形象更有挑戰性。」雖然是時裝設計師,但馬可和她創立的服裝品牌「例外」和生活品牌「無用」卻更像導演和明星,十多年 ,「例外」已成為生命力最長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無用」也因良心手做而蜚聲國際。馬可更獨闢蹊徑,和眾多知名藝術家、設計師和廣告創意人合作,在藝術創意人的互動下,「例外」時裝具有自成一格的中國味道,無需依靠臉譜、立領、雕龍盤鳳等傳統元素傳達「中國風」;簡潔的衣服輪廓,擅長不同剪裁,再加上刺繡、鑲嵌,她的作品就是有一份返璞歸真美,亦藉此保存了中國民間手工藝。在馬可內心,自己的優勢是勇於挑戰自我、性格沉穩耐磨。事業上的最大困難是想要找到與她理念相同、能同甘共苦的團隊,「做品牌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做百年品牌更是需要一個信念堅定的團隊,通過幾代人的付出和堅持來實現,這必須是一群瘋子和傻子的結合,瘋子永遠充滿激情、為實現目標不顧一切;傻子永遠不計較個人得失,只問付出,不求回報。期待有更多單純而執著的瘋子和傻子加入無用。」 事業路上也有過瓶頸位,坦然面對就好:「我會把它叫蛻變期,蛻變期固然痛苦,但卻是人生中寶貴的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