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習武之人外表剛強,其實性格都很謙厚溫文。就如眼前身形嬌小的耿曉靈,對談時動靜比很多女孩子溫柔,耍起長拳來卻是如此英姿颯颯。出生於山東菏澤市巨野縣的武術之村,耿曉靈除了遺傳得父母與家族的優良武術基因,還加上自小薰陶,使她彷彿一出生就已注定要獻身武術。「20年前不像現在,小朋友的娛樂不多,我平日最愛就是爬樹、爬屋頂,閒時也會看李小龍、李連杰的電影,除了視他們為偶像,也確立了我的武術目標。」踏入10歲之齡,耿便決定開始習武。
從小獻身武術
當其他小女孩仍在玩洋娃娃時,耿曉靈已埋首刻苦的訓練生涯,而且很快就被選入河南武術中心。「一來我的身材嬌小,很適合練武,二來自己性格從小都很調皮,所以身邊朋友對我加入武術隊都不感意外。」2005年,耿曉靈憑著不懈堅持,成功入選山東代表隊,出戰中國全國運動會。所有運動員都有一個天賦特質,就是喜歡挑戰。挑戰難度的同時,也是測試自己苦練成果與能力的指標,耿曉靈亦不例外。初出茅廬首次上陣便代表山東隊,挑戰全國好手。只是年紀小經驗不足,當年她在全運會的表現未如理想,未能取得任何獎牌,而她的心情更一度跌進低谷。在挫折與氣餒間,耿曉靈說她也曾想過要放棄。
低谷中的曙光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在我最徬徨無助之際,收到香港武術聯會邀請,希望我可以來香港發展。那時自己也很掙扎,始終大陸的武術水平與香港有差距,大陸人才多,機會多,不過競爭也大。」耿曉靈說話的聲音雖然輕柔,但內容是堅定的。她指那時整理思緒後,最終決定要南下來港發展。「現在回看,我確信那是她一生中做過最重要的決定。」
由山東隊轉投香港隊,除了是身份改變外,耿曉靈更為港隊帶來更多新思維。她指中港兩地武術水平不一,訓練模式也很不一樣。她在來港訓練的同時,亦把大陸的訓練優點帶來,結合兩地訓練計劃的優點,使訓練更全面。「由根底功夫,到大賽經驗分享,讓香港武術運動員的基礎打得更穩健紥實。」
加盟港隊後,耿曉靈隨即出戰多項大賽,而且連番報捷。先於2008年代表香港參加北京武術大賽獲得冠軍,再於2009年東亞運動會奪得女子刀術棍術全能冠軍。2010年,耿曉靈代表香港隊出戰四年一度的亞洲運動會,並於其擅長的長拳項目奪得一面重要的金牌。
練武人的氣道
「獲得好成績當然高興,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努力終得回報。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些年來,身邊人一直都給予我很多幫助,教練和一班師兄弟,他們每一位都是我要感激的貴人。」接連在大賽中獲獎,除印證多年離鄉別井艱苦訓練的成果,更讓耿曉靈的名字更為人認識。除了在比賽上靠自己爭取的獎牌之外,她更獲頒一連串成就獎,包括在2011年獲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更由2010年至2015年間,連續5年獲選為香港傑出運動員。而最令人敬佩的,是整個訪問對談間,她從沒有刻意標榜自誇,就如文章初段提到,練武之人都有的這份謙遜厚度,不驕傲也不自誇。
可惜再努力的運動員,其生涯一般到30歲就結束。去年年底,耿曉靈亦決定要轉型,由比賽場上的運動員,退下來成為站在場邊的教練。「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教練生涯才剛剛展開,是踏進人生另一個階段,現在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要適應。」耿曉靈指,無論是運動員或教練,要成功的話都沒有捷徑的。「秘訣只得一個,就是堅持,而且堅持背後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以前當運動員時,目標是單純的要爭取好成績,不斷努力訓練,讓自己以最佳狀態應付比賽;現在退役了,轉型以教練身份繼續為國家服務,同樣需要堅持,將知識技術精髓及比賽經驗傳承下去,讓年輕隊員繼續為自己、為國家爭取好成績。」耿曉靈指,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目標和夢想,但無論如何,堅持與行動都是邁向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面對社交媒體每日不斷的資訊,即使成年女性也很容易迷失。耿曉靈指,現代女性最不可缺少的,是自信。「以前社會都希望女性留在家相夫教子,現在時代不同了,女性慢慢走向自強,擁有自己的事業。我覺得在自強的背後,要對自己有自信心,有自己的思想與判斷能力,才能於社會洪流之中獨立,創出自己的新路向。」
Text: Goosie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