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 2018-鄭凱恩

小時候夢想當公關的鄭凱恩(Angel),以優良成績考入大學主修公關後,加入公關公司工作10年,但在即將升為公關總監前,她決定裸辭。
不少打工族都有想過裸辭,但有沒有想過裸辭後,你會去旅行、創業,還是賦閒在家?Angel選擇獨自去一個你我都未必會想到會去旅行的地方──緬甸,為的不是旅遊或體驗生活,而是做義工、建音樂學校。 「讀書時的夢想是做公關,畢業後已達成了。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夢想,之前想在30歲到一個溝通不到的國家體驗生活,亦已經做到;現在的夢想是為緬甸的弱勢兒童起一家音樂學校,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知道自己都有權利去發夢,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很大的支持
時間回到2009年,當年Angel跟教會去緬甸,第一次看到當地的小朋友學拉小提琴,覺得他們很有天分,再去過幾次後便決定裸辭,去緬甸的孤兒院義教英文和音樂,後來更決定在當地成立一間音樂學校。「中學時很想當公關,畢業後從最低層做起,雖然當公關很辛苦,但我不怕辛苦,當時的我跟其他香港人一樣,只想買樓。不過在29歲的時候,我決定要為自己做些事情,一來因為之前跟教會去過幾次緬甸,很想去服務這班小朋友。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一直想在30歲時去一個溝通不了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算是挑戰一下自己。於是我便決定辭職,但當然也有掙扎過,畢竟以前這麼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升職,如果突然辭職,會不會可惜呢?最後我在2014年11月辭職,2015年1月就去了緬甸。家人都擔心我一個女子會有危險,後來教會的牧師和我媽媽解釋,他們都沒有反對。不過我一直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家人之前也有問:『如果你去了,誰支持這個家?』我在出發前先給了大概半年的家用,他們亦願意節省開支。現在我差不多每兩個月會回去緬甸,在港時就接一些freelance工作,平時我都很節儉,妹妹更表示為了支持我,會擔起經濟支柱的角色,這是他們對我很大的支持。」

最大挑戰
最初Angel只打算留在緬甸當半年義工,但後來夢想愈來愈大,漸漸有了建音樂學校的想法,於是花了兩星期,在景棟找到了一塊可負擔的地皮。雖然當地有很多政府和資源的限制,但當年在港的買樓夢,瞬間轉成緬甸買地夢。「剛開始時我完全沒有想過要建音樂學校,但在那半年間,我看到緬甸社會有很多腐敗和不公義,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我們身處金三角地區,毒品非常氾濫,很多工作都是與毒品有關,我們很想給當地兒童不同的成長路。我一直希望不要讓他們在這個毒品的染缸內污染得太嚴重,相信音樂可能是一個出路。」2015年7月開始構思成立學校,第一期的百多萬元籌款已達標,Angel坦言,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金錢。「在緬甸音樂學校這個project中,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籌錢,其次是如何和當地人和政府官員溝通。最初以為我會很孤獨地做下去,但很驚喜社會上有很多人願意配合和支持,甚至加入我們的團隊。雖然籌錢仍然很困難,但慢慢發現愈來愈多人支持,一路都可以看到曙光。現在為第二和第三期籌錢,希望學校可在2019年落成,幫到更多金三角的弱勢小朋友。除了教音樂,最重要是讓大家知道人生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希望可啟發更多人。」

生命影響生命
Angel相信,音樂不是唱一首歌或彈一首歌,而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音樂是條出路的話,她希望它也可以改變金三角景棟的命運。雖然這一切都困難重重,她亦試過灰心想放棄,但都會提醒自己要咬牙切齒地堅持下去,不要忘記初衷。「30歲時初到緬甸,只本著做義工的心,沒想過要建學校,現在行了差不多3年,由一個很小的課室開始,之後得到很多人幫忙,現在可以建一個校園,比我最初想像中做到更多。音樂學校有望建成,到時可以幫助更多金三角的小朋友,而我會做校長,希望用我的生命影響更多生命。」Angel很慶幸在香港長大,亦得到很多香港人的幫助。「香港是我的家,教導我如何分辨黑白、甚麼是公義、甚麼是愛。緬甸音樂學校這個project都是香港人和我一起走,希望我可以為香港堅持一些核心價值,透過緬甸音樂學校這個project啟發年輕一代要放眼世界,如何幫助更多人。」Angel認為,成功的定義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有沒有能力去影響多少人和生命。

Interview & Text: Lam Wing Kee
Photo: Sze Chuen
Makeup & Hair: Eliza Tang @ Willmake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