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 2018-陳翠兒

與陳翠兒(Corrin)做訪問,先是驚訝於她手上的一片紙,密麻麻的手寫筆記包圍著事先給她的訪談問題。「可能因為做建築一定要做足事前準備吧,所以我也習慣為每個工作做定功課。」攝影期間邊為我們介紹身處的展覽,又與我們分享不久前的旅行點滴——親和力滿分,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

「Architecture starts with an “A”,沒有藝術成分,就談不上是建築。」Corrin心目中的建築學,不單是空間的構築,亦是一種美學的呈現。「建築須著重功能性,但當中的藝術性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築師的工作,就是透過空間來表達美感。」

為人服務的建築
與建築結緣,全因這個專業不但結合文藝數理,更能服務他人。「在加拿大唸中學時主修數理,選修科的森林管理學中曾體驗伐樹,又要為長者砍柴。這讓我看到生命價值,希望將來從事為人服務的行業。」在學習的過程中,喜歡冒險的Corrin從不局限自己:「進港大唸書時選擇全是男生的建築系,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又覺得被框住,便選擇到紐約這個最多衝擊的城市修讀碩士。」入讀哥倫比亞大學,亦讓她從多角度吸收養分。「入學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我們把至今學過的統統打碎,放低自己已知的,從而由零開始打開新空間。我更欣賞大學的教育理念——“It’s not about doing, it’s about being”,重要的是要成為甚麼,自己是誰,要走怎樣的路。」

享受問題與難關
確定自己踏在建築路上,然而在香港建築師要獨立卻不是易事。「香港的案子通常會交給大公司處理,政府建築大多不外判,又沒有建築比賽,年輕建築師要闖出一片天著實不易。開設自己的建築師樓也是我所面對的最大事業困難,當時不知道將來會發生甚麼事,但仍然希望趁年輕去嘗試挑戰。」然而困難對Corrin來說,從來不是阻礙:「建築師往往一聽到『問題』兩個字就會雙眼發亮!就因為沒有先例可循,才要動腦筋想辦法,這是我們最享受的狀況。」接手過的案子中,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內的「一念素食」是一個波折重重的好例子,但她仍然堅守帶出概念:「我本身是素食者,又在港大畢業,很高興能參與港大校園內第一間素食餐廳的裝潢設計,希望以cafe的摩登形象抹除素食的刻板印象,同時提倡環保。為此我們特地從漢華中學回收100張舊椅子重用,先是搬運時要面對學校前的過百級樓梯,及後又無法通關到大陸翻新,單是椅子已備受折騰,成本比買新的還要高,幸得客戶理解才能繼續下去。」

在建築以外推廣建築
Corrin一手成立的AOS. Architecture建築事務所,亦遠超過一般建築師樓所做的工作:「只要是我們想做、或值得做的事情,我們都會參與。我們曾經推動《百年香港建築》計劃,花3年時間辦展覽和講座,不單是承傳、紀錄口述歷史,更希望與大眾分享建築的美好。」當時擔任計劃主席的她,亦因香港的經典建築師而獲益良多:「訪問設計康樂大廈的木下一,以及被稱為公屋之父的廖本懷時,看到他們眼中仍然閃閃發亮,而且像孩子一樣喜愛自己的工作,讓我想要紀錄前輩們的足跡和熱情,便寫了《熱戀建築》一書。」2013年底她更涉足策展,試圖將建築與社區聯繫。「每個建築師在心底裡都是藝術家,由香港建築師學會主辦的《築。自室》及《家?城?》兩個藝術展,正好培養建築師跳出既有框框。」展覽更吸引油街實現提出合作,讓建築師主理一個以「PLAY」為題的空間,長期展覽中既有以北角為主題的大型康樂棋、又有討論?房問題的作品,負責策展的Corrin最重視的,一直是雙向互動的展覽方式:「這個計劃能讓建築師帶出重要議題、帶來改變,而公眾則可參與、創造,同時認識建築。」

身兼建築師、作家、策展人、香港建築中心主席等銜頭,Corrin指這一切都只為了讓建築更「貼地」。「建築畢竟是為人而做的,建築師不可能無視人的需要只自顧自地做事。所以我覺得一般人也該懂得欣賞建築,有大眾需求才能造就優秀的建築。」即使是旅遊期間,她也會從世界各地的建築看到更多。「建築本身就是包含了歷史、人文、藝術,我把世界當成課室,像最近曾到伊朗,受古代文明的宏偉建築震撼,為沙漠城市中的風塔智慧而讚嘆,因當地人開明、溫和而熱情的一面而窩心。再說,向外走是為了更清楚內在,離開麻木的日常,進行內觀思考的時刻。」而且她深信理解事情的底蘊,才是建築靈感所在:「我是佛教徒,曾試過為了設計教堂而遇上瓶頸,就請牧師讓我參加一次主日崇拜,當時一聽到詩歌就接通了能量,因此靈感不是靠腦袋思考,而是得用心感受的。

Text: Candy Cheung
Portraits: Raymond Chan
Videography: Matt Chi
Location: 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