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職場女生】可持續的夢!呂嘉瑩:「即使微不足道,亦盼為地球出一分力」

「即使自己能做的不多,但至少也盡自己的本分吧。」

與茶杯創辦人呂嘉瑩談到銀河娛樂集團與茶杯(Cha Bei)的可持續發展範疇,她突然變得滔滔不絕,想要分享她的發展計劃。

在個人層面上,不用飲管膠袋等小習慣,要實行絕不困難,但對於大集團,尤其是酒店與餐飲這類服務性行業,在實際執行上要面對的阻力可不少。「Cha Bei已盡量棄用塑膠飲管和其他即棄塑膠用品,然而在客人至上的服務業裡,總會遇上堅持要用塑膠袋或飲管的情況。我們當然會用心解釋背後理念,但客人堅持,我們也不能夾硬來,始終現時社會的環保意識還有進步空間,就像日本人,也要靠政策教育等幫助。」

可持續的夢想

「Sustainability是我當初開餐廳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實不止於Cha Bei這間餐廳,我更希望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伸延至整個銀河集團的5間酒店。而以餐廳為例,我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農場和花園,能自給自足。其實酒店裡有很多戶外空間可作改建,即使是垂直花園亦可。這些雖仍在計劃中,但餐廳都已盡量採購本地農場的食材,減少空運,大幅減低碳足印。而且我們都會精準計算食材用量,減少浪費,而每樣食材都要盡量善用。這跟以前fine dining的概念很不同,一條魚除了最上等的部分,其實餘下的如魚骨也能餚出美味。」

在個人層面上,不用飲管膠袋等小習慣,要實行絕不困難,但對於大集團,尤其是酒店與餐飲這類服務性行業,在實際執行上要面對的阻力可不少。「Cha Bei已盡量棄用塑膠飲管和其他即棄塑膠用品,然而在客人至上的服務業裡,總會遇上堅持要用塑膠袋或飲管的情況。我們當然會用心解釋背後理念,但客人堅持,我們也不能夾硬來,始終現時社會的環保意識還有進步空間,就像日本人,也要靠政策教育等幫助。」

換個角度實現夢想
說到教育,原來Joanna小時候的夢想,正是要從事教育。「6歲時,我就已立志要當老師了。我從小就知道自己很喜歡小朋友,正確來說,是喜歡研究human mind(人類思維)。尤其小朋友都是白紙一張,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人,成就怎樣的未來,就靠我們如何教育。」 在美國求學時期,Joanna是主修兒童心理學的,畢業回港後也順理成章投入教育工作,只可惜這裡的填鴨式教育制度,根本無法讓Joanna實現夢想。「到美國讀大學前,我也是在香港長大的,讀過本地學校,也讀過國際學校,親身感受過兩種教育方式,我只能說,自己求學時實在無法fit in填鴨式教育制度,到作為授課者,亦感覺無法將真正的知識傳授予下一代。」

挑戰 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問Joanna會怎樣形容自己,她毫不猶豫地以「好奇」和「喜歡挑戰」回答道。「最記得媽媽說我2歲時,到護膚品店見到彩色番梘,總是會放進口裡『品嘗』;到長大一點了,補習老師常問我椅子是否有蚤,令我總坐不定。我就是這樣一個『坐唔定』的人。」或許也是因為這種性格,Joanna在老師崗位掙扎一年後,終於狠心下了改變一生的決定。



「雖然最終沒實現兒時夢想,但畢業後沒有馬上加入家族生意,而是在外打工的那段日子亦沒白過。始終那些工作經驗是無法取代的,過程也讓我學懂了很多。」你以為Joanna出身大家族,一定有很多大家族的規條,自己的未來未必能自己決擇吧。「這倒沒有,家人都給我很大自由度,而且很支持我的決定。學科選擇是很重要,但大學生活也是無價的,讓我學懂照顧自己和與別人生活,讓我懂得管理自己,以至現在管理公司,這些經驗都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到24歲那年,Joanna加入了家族的酒店業,原因也不全然是為了繼承家業。「小時候父母都愛帶我周遊列國,住過很多國家不同的酒店,那時的我總是覺得在酒店裡工作,生活很多姿多釆,很glamourous,也切合我喜歡挑戰,喜歡接觸新事物的性格。」不過通常看起來華麗光鮮的事,背後都有很多辛酸。

最重要的決定
「記得最初加盟時,在不同部門實習過,由最前線的接待員、貴賓樓層到幕後的餐飲、廚房等等,每處都讓我大開眼界,更讓我了解酒店的系統,以及這套系統如何運作。一間酒店的員工數目動輒達500人,要如何讓客人從各方面都感受到我們親切的服務,那種無縫的experience,並不是我一個人能做到的。實習期間讓我最深刻的體會,正是那份團隊合作精神。加盟之初能從低處做起,懷著謙卑的心從細微處學習,那確是很寶貴的經驗。現在的我,即使遇上問題也懂得想出更全面的解決方法,以及更可行的新點子。懂得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也讓我成為更稱職的團隊領袖。」

去年年末,Joanna在女兒、妻子與家族第三代以外,再增添了一個新身份,就是媽媽。「女兒剛好9個月了,要兼顧多方實在不易,但只要是為了你真正喜歡的事,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或許我早接受了男女永遠不平等的事實吧,女性要兼顧的永遠比男性要多。我相信只要有恆心,就算要多花百倍氣力也不會放棄的,就如我爺爺常說的一句話吧:『只要不放棄的話,總有一次會成功的。』」

Text: Goosie Lam
Photo: Sze Cheun & intervie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