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 logo 的潮牌潮流近幾季成功侵佔高端時裝市場,大品牌輪流推出 logo 復興企劃,或者多得時尚買手、編輯都追捧紅人設計師多於著眼品牌因子的傳承,最先是 Demna Gvasalia 將 Balenciaga 改頭換面,然後是 Gucci 的Alessandro Michele 將 logo 炫富升級,形成了與高端時裝鼓吹的「低調奢華」背道而馳的風潮,Dior、Versace、Fendi 等紛紛賦予 logo 不同面貌,藉由一班名媛 It girls 如 Hadid 姐妹和 Kardashian 姐妹,將從頭到腳一身 logo 的終極裝扮從流量滲透到流行層面,大眾消費者也跟風接受了這種曾經被時尚圈「蔑」的「曬行頭」土豪玩法,是繼「網紅」後,21 世紀時尚界最「估佢唔到」嘅流行。
_18.jpg)
(圖: (左) 阿嬌,(中) 博主 Irene,(右)博主 Chiara Ferragni)
名牌(人)效應?
一件 T 恤加上 logo 後,價位即幾級跳未必是大眾所樂見的,但值得高興的是 logo 現象帶來的休閒裝潮流,即是這些衫、飾品人們真正會著會用,現在 logo 標誌幾乎在任何產品都會出現,春夏季有設計師作出 high fashion 示範,早秋的設計更見多變,單一的名字 logo、排列成 monogram 的 logo、玩字款的 logo,在外套、T恤、手袖、褲管印上大大隻牌子名,有沒有引起你的購買慾?在 logo 熱之前紅過一陣子的 message tee,同樣玩文字元素,為甚麼會極速退熱?大概「訊息」不及「我有錢」來得叫人更願「買單」吧,如果你願意將消費昇華至文化層面的話,logo 是微妙的展示,可以是財富、諷刺、地位、時尚意識,任何東西都是符號的年代,時尚都是「套路」,只是設計師找到了可以「存活更久」的方法去硬銷,新季衣服心口上細細個的 logo、頸巾或腰帶上綴 logo、由外套到手袋鞋履上的 logo, 全都是更成熟計算下的設計,衹可以講表現手法比前幾季來冷靜收斂,講實際的你或者是時候考慮入手,看來 logo 元素還是會層出不窮地變出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