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過亨利.杜南這個名字嗎?在我眼中,他跟德蘭修女和甘地在人道範疇的貢獻一樣偉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這位瑞士銀行家,正是紅十字會的始創人,人稱「紅十字之父」。
作為全球最大國際人道網絡成員之一,紅十字會創立的契機,源於一個人的一轉念。1859年6月,亨利.杜南因工作途經意大利北部,在索爾弗利諾遇上奧地利軍與法國聯軍的交戰,在短短15小時的戰役竟造成了近4萬人傷亡。作為旁觀者,亨利.杜南主動組織當地居民,不分國籍地救助傷兵和平民。3年後,他出版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記載當時的戰地見聞,並努力游說各國政府,造就了紅十字運動及日內瓦公約的出現。大家熟悉的紅十字標誌正正是亨利.杜南出生地瑞士國旗紅色背景和白十字的相反。轉念的力量
亨利.杜南是首屆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者,而紅十字會亦將他的生日5月8日定為世界紅十字日。藉著這個日子回顧他的生平,不禁驚嘆一個人在當下轉念可以發揮的力量。亨利.杜南本身並非從事救護工作,但目睹不同國家士兵及平民血流成河,他的惻隱之心為日後紅十字會的誕生播下種子。倘若他對戰事傷亡視而不見,或許這世界上就沒有紅十字會,這是我無法想像的事。
時至今日,紅十字會已於190個國家紮根,我們不但傳承亨利.杜南的人道精神,亦以7個基本原則去進行紅十字會的工作︰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和普遍,這是我們定立服務方向及行事決定的重要依歸。
中立和公正
2014年「佔中事件」期間,香港紅十字會當時的服務及角色正好體現了中立這個基本原則。當時我們的總部仍在金鐘,大樓前聚集了大批公眾人士,總部因此開放作急救站。面對社會撕裂,網上有意見認為紅十字會偏袒某一方。但事實上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以中立原則不涉及參與對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催淚彈投下後為受傷人士急救,清場後協助突然昏倒的警員,不論哪一方,對有需要的人士,我們都會提供人道的協助。
在南亞海嘯時曾有善長向我們提供一筆捐款,卻指定要用於某個受災地域的華人身上。這違反了紅十字會的公正原則,我們不會因人的任何背景而有所歧視,而是根據需要,優先救濟最有需要的人,因此我們最後也婉拒了接受這筆捐款。
把人道推己及人
在7個基本原則中最核心的是「人道」,具體可以用12個字去理解﹕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人道所關心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捐血、學習急救或為災民提供衣食和醫療服務等最能體現「保護生命」的人道行為。「關懷傷困」則是關心社會上的老弱病小,例如本會的義工會到本港的22間公立醫院探訪病人,亦會於深水埗、九龍城、荃灣、屯門、沙田等地區上門探訪獨居長者。
「維護尊嚴」是一種態度,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是以尊重的態度,讓別人享有跟一般人的對待,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香港紅十字會為特殊兒童提供教育,也是讓他們可享有一般孩子的學習權利,發揮所長,有尊嚴地生活。
多年前,我參與國內河北省的備災項目,發現農村裡欠缺清潔水源,導致孩子營養不良,農作物收成不佳。及後我們開始水井工程,改善村內水質,村莊內孩子發育比以前好,農作物豐收也改善起來。當我們再訪時,村民說生活變好後自發籌錢捐予其他有需要的村莊。這令我非常感動,更深信人道服務不但可解決當前問題,更能播下人道種子,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推己及人。
自己加入紅十字會工作,亦因年青時的一顆「種子」。16歲時跟隨哥哥去做義工,讓我親身接觸越南船民,聽他們講偷渡時漂過黑暗的海面、經歷過生與死,猶如電影情節的事情竟然發生在眼前人的身上,使我醒覺幸福不是必然,促使我致力投身與人有關的工作。
香港人總是覺得自己是一枚不起眼的小薯,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奇妙的力量,可以造就巨大改變,只要你肯付出,不論多與少,也可以為人道出一分力!
Text > 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 蘇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