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提名名單中,多個戲名都有數字的蹤影,如《一念無明》、《點五步》等。不只香港電影,很多電影編劇都會選擇以數字命名電影,而於眾多數字中,「一」較常見,因為「一」有多元意思,而且這個數字有濃厚的禪味,往往都能帶出電影中更深遠的含意。以下三套電影通通都用上「一」字,究竟內含什麼大意義呢?與「大」同意 - 《29+1》
「29+1」是一部講述兩個將近30歲的女生的故事,「三十大關」對很多女生來說,是人生新階段的入口,非常重要。這個戲名,表面的意思是年齡,不過如果單單只想表達年紀,何以名稱不是「30」呢?因為當中的「1」別具意義。
「1」看似是一個小數目,但我們會說「一切」、「一生」,這時候「一」卻代表了萬物。對29歲的女生來說,面臨30歲,整個世界的「一切」好像都會翻一翻,來個「大」改變,而30歲亦是「一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時刻,所以29歲的女生想法很多,煩惱亦很多,「1」這個「大數目」正好就表現了她們內心的「一塌糊塗」。

一個念頭會引起蝴蝶效應,衍生千千萬萬個念頭、事件,而《一念無明》正正就表現了這種混沌狀態。電影講述一個父親被逼照顧有燥鬱症的兒子,而兩人都背負著對過去的愧疚,是一部很沉重的戲。而戲名中的「一念」並不是單單一個念頭,而是戲中的角色,甚至整個社會中每個人的一個念頭。
編劇和導演很「貪心」,在戲中包羅了多個社會問題:房屋、教育、就業、宗教、對情緒病的認知等等,每個問題裏都能找到多個「一念」,例如將父母送到老人院、將兒子送回精神病院等等的「外判」念頭,都反映社會的價值觀。戲中的劏房就像社會的縮影,大家都在「無明」狀態,混沌一片。

《一一》是台灣導演楊德昌的代表作之一,講述台北一家人的生活故事,看似平淡的都市,其實每日都在上演著很多人的感情起跌和生老病死。戲名用上兩個「一」字,合起來可以是兩個一,亦可以是二。這部戲的英文譯名A One and A Two正好解釋了。
《一一》的開首是一個複雜的婚禮,新郎的前女友到酒席場地大吵大鬧,令婆婆傷心而回;結尾卻是一個簡單的葬禮,由小孩子說出:「我也老了」,表現老去、死亡只是平常事。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把「一」想成「二」,將事情複雜化,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開首加「一」個終結,就是那麼簡單而已。
Text: Tiffany Fung
Edit: Joey Chen
Photo: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