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對世上任何領域的人來說,都是個歷史性的考驗。然而,人類像任何生物般都擁有「進化」的本能,面對生存環境的劇變,我們總會從中學習,銳變出更切合這個時代的特質。回顧這一年的時光,你的日常生活及心境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Text:Moli Ng
1) 發現自我創造力
人類擁有著某種本能,總會在極處中找到、甚至創造出生存空間。雖然疫情令經濟下滑,不少人遭受栽員,但卻令更多人著手自行創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發揮所長。現時隨手滑滑 Instagram,也會發現很多新興網店百花齊放!
2) 變幻才是永恆
疫情帶來的轉變無孔不入,這一年確切感受到何謂「今日不知聽日事」、「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慢慢適應了各種突如其來的改變,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 “Go With the Flow”,才可享受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經歷,不致焦慮或驚恐於明天的改變。
3) 成為 Zoom 專家
隨著 WFH 成為工作模式的大趨勢,過去不擅長使用電子產品、線上會議或共享工作資源的上班族,也不得不學習駕馭這些工具。當中 Zoom 已被廣泛應用在開會、見工面試、課程等,甚至在限聚令下,朋友聚會也只可改為在 Zoom 進行。
4) 工作不限於辦公室
上班一定要回辦公室嗎? 事實上由數年前起,許多投身社會的畢業生也經常質疑:「為何非要回公司工不可? 在家工作省掉車程來回的時間,不是更有效率嗎?」然而到了 2020 年,一輪疫情顛覆了全世界的工作模式,連「最愛上班」的日本人也迫不得已留在家中工作。不知未來在疫情減退後,WFH 會不會成為主流的工作型態?
5) 突變料理達人
一波接一波的疫情使餐廳限聚令時寬時緊,也令更多人注重健康飲食,因此愈來愈多人在家自煮,從一日三餐到蛋糕甜點,很多外食族也紛紛加入自煮大軍。往年在 Facebook 及 Instagram 上,朋友洗板的多是旅行打卡照,這一年都被親手炮製的料理取代!
6) 口罩構造原來分這麼細
過去香港人都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也不清楚原來口罩構造分這麼多類型:VFE、BFE、PFE……一下子我們都成為了口罩及消毒產品的專家,更學懂了購買前要先仔細檢視所有規格。
7) 人與人的接觸多可貴
從前在營營役役的每一天當中,總想為生活留白,擠出一點屬於自己的 “Me Time”,想遠離人群靜靜的獨處片刻。然而在這一年裡,與好友相聚的機會微乎其微,才驀然察覺與人接觸的重要。
8) 按自我步調生活
每次在媒體上看見疫情及各種負面資訊,可有令你不安焦慮? 尤其與人的接觸減少,在家獨自度日時,特別容易陷入某種想法之中,難以自拔。如何不受外界干擾,按照自我步伐生活,也是今年的重要課題之一。
9) 與家人重新了解
從前工作朝九晚七,見公司同事的時間比家人還要多。然而 WFH 的模式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重新了解同住卻少見的家庭成員,才發現家庭生活比起外面五光十色的娛樂更多姿多采。
10) 發現簡單生活的美好
下班去觀賞一輯電影、去學習自己的興趣、假日躺在草地看書……從前我們沒珍重的簡單日常,在疫情下變得難能可貴。面對疫情肆虐,不論擁有多少財富,也沒法買到平凡簡單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