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國女性看港女(四): 來自馬來西亞的Amanda Wan

在馬來西亞成長的Amanda本來希望向藝術方面發展,大學時代修讀美術及設計學科卻覺得不適合自己,期間在咖啡店上班卻被餐飲業吸引。慢慢從咖啡、餐酒再愛上雞尾酒成為調酒師,至今已經11個年頭。

Amanda Wan: 欣賞香港女性健談又打扮時尚

馬來西亞在飲食上很多元化,間接幫助了Amanda的調酒師事業:「南洋的烹飪集合了很多國家的元素,又可以取得很多不同種類的香料和食材,在調酒而言非常有趣。」他和現老闆是十分好的朋友,經常出國比賽和擔任客席調酒師,6年前第一次來香港就愛上這裡,於是順理成章來香港發展事業:「香港動感很強又刺激,而且客人來自各地,交通又方便,很多地方都有直航機來往。在這裡工作接觸不同人的機會很多,學習機會也多。」

保守國策無礙女性投身職場

大家印象中馬來西亞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國家,對飲酒和消遣場所有一定限制,卻無阻女性在當地擔任調酒師:「當地人對女性擔任調酒師比較好奇,當年入行時女性不多,幸運地當年任職都是比較正式的場所,沒有遇上甚麼壓力。近年無論香港還是馬來西亞都多了女性入行,調酒師工作包括味覺、裝飾、管理、款客等等眾多範疇,女性擔任其實挺合適。」

年輕女性在馬來西亞獲得的工作機會其實和香港一樣多:「現時社會開放,女性投身社會工作完全無問題,男女同工同酬,決定薪水的是能力而不是性別。」

馬來男女也有互相嫌棄之處

其實類似港男、港女的論爭在馬來西亞也存在:「馬來西亞女性會嫌棄男性衣著太隨便,由於天氣熱又時常下雨,男性隨便起來可能常常穿T恤、短褲、拖鞋隨處走,女性每每看不過眼。反過來男性會覺得女性點餐時太不決斷,看著餐牌良久也作不了決定,或者點了太多菜要男性善後。順帶一提,馬來西亞約會多數是大家分攤開銷的。」

女性怕悶不欲當全職主婦

馬來西亞女性對結婚年齡的想法近年也有所改變:「如果從前可能多數人希望30歲前結婚,現今世代30歲不會構成甚麼壓力,反而多數人都是30歲後才考慮。畢竟很多人出國讀大學,然後就業、儲蓄,到有理想結婚條件時已經30多歲了。」

置業在馬來西亞並不是結婚必須條件:「不少人會租屋住,又或者好像我剛結婚的表妹暫時未有物業,但已經買了樓花等待其落成。大家是會考慮住屋問題,但置業卻不是唯一選擇。」女性婚後繼續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社會和家庭都普遍支持這種想法,想在婚後成為家庭主婦的想法並不普遍:「我身邊的馬來西亞朋友都認為婚後不工作會很悶,而且近年生活指數不斷上漲,兩夫婦都要工作才能支持家庭呢!」

Amanda特別欣賞香港的女性比較健談和樂於表達,勇於爭取自己想要的事物,另外注重打扮也是令她感到佩服的:「很喜歡在街上留意女性不同的衣著風格。」她眼中的香港男性則是滿有幽默感、顧家和熱愛生活享受、識飲識食一族:「身邊嫁了香港男性的朋友都很受寵愛很幸福呢!」

結論: 男女縱平等  結婚、置業在那裡都不容易

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女性分享了各自家鄉的不同情況,雖然基於各別的原因,但遲婚、置業困難都是共同面對的現狀。追求理想的生活從來不容易,與其羨慕其他國家有比較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或者努力改善身處地方還要實際?

Text: Clarence Chan
Photo: Kwan and Ray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