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婚姻、職場、生活過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

在80後還在頻繁相親的年代裡,90後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掀起一股離婚熱。是外界的誘惑太多,還是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伴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裡「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個概念一語道破天機。這兩種思維幾乎影響了一個人的婚姻、事業、家庭,直至整個人生狀態。接下來,你可以對標一下自己是哪一種思維模式。

 

婚姻篇

一、在婚姻裡,固定思維的人有兩個堅定的認識:

(一)如果一段情感關係需要你為其付出努力,說明它註定不屬於你;

(二)伴侶的小問題意味著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是不可寬恕的。

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草率離婚的90後,顯然就是典型的對婚姻抱以固定思維:認為婚姻關係是不可改善,一成不變的。

 

二、在成長思維模式者的眼中,婚姻中的自己、伴侶和兩人的感情關係都是可以成長和改變的。一百分的完美婚姻關係不過是兩個五十分的人共同成長創造的,絕非一錘定音,就能蓋棺定論。

事業篇

一、在學業或事業中,固定型思維的人常有這樣的想法:

成績不好、智商不夠、不愛讀書,我不是讀書的料。能力不強、上班無聊,我不適合在職場打拼。天賦決定命運,這是典型的固定思維模式。而實際上,《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通過數十年對成功案例的研究發現:成功,有跡可循。

 

二、成長型思維與身份、天賦無關。

擁有這樣思維的人,他們是坐在高級寫字樓裡的白領精英,也是堅持每天中午一邊埋鍋造飯一邊打開手機聽書的工地裡普通的農民工。其實,不論現在處於甚麼環境和位置,每一個人只要掌握了這種思維,就能激發自己未知的潛能。

 

家庭篇

一、在家庭關係裡,固定型思維的人常有這樣的經歷:

我過得不好,是原生家庭的鍋;

孩子學習不好,是智商不高;

出身不好,無力改變命運;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在處理家庭關係中,一旦遇到麻煩,往往會持有悲觀、一切不可改變的心態。

 

二、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傾向於遇到家庭矛盾時,即便不順利仍然想要通過提升自己,直面問題。

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如今被認為是世界上曾經智力最高的人。可是翻開他的童年,你幾乎不可能把他和「聰明」這種詞聯繫在一起。小愛因斯坦到了三歲,才開始牙牙學語,但父親卻沒有對他失去信心,他為兒子買來積木,教他搭房子。小愛因斯坦每搭了一層,父親便表揚和鼓勵一次。父親總是對他說:「我覺得你並不笨,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在父母的鼓勵和愛護下,愛因斯坦對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愛好,最終走向科學研究的巔峰之路。

愛因斯坦的父母從來不把發生的事情當成衡量孩子能力和價值的尺規。

這樣養大的孩子,未來哪怕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麻煩,至少心態不會崩潰。

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一個人的能力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成長培養起來的。

 

資料來源:《有書》

Photo: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