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職場逆襲?你要突破4個效能天花板

工作效能,就是你挺直腰杆的資本。很多職場人士都有過這幾個疑問:
為什麼我做了很久卻沒有升職?
為什麼我明明很努力卻沒有加薪?
為什麼別人跳槽工資翻倍,我卻老是在同一個水準跳來跳去?

答案其實很簡單,你碰上了效能天花板:你的個人價值被你的工作效率給限制了,順便也擋住了你逆襲翻盤的道路。效能天花板的高低,決定著你職業前景的好壞。來對照看看你還有哪些職場天花板需要突破吧。

一、時間效能:你需要一點專注力
時間的利用率低是拉低效能的第一大坑。現在許多高能人士都提倡“碎片化利用時間”,但其實更多普通人則是連最基本的整塊時間利用都辦不到,不知不覺中就把整塊的時間切成了碎片。用整塊的時間專注地做事情效率最高,它能讓我們的勤奮更加精准;碎片時間作業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瞎忙的怪圈:好像一直沒停,卻也沒見做什麼事情出來。最高效的做法是:重要的事情專注處理,AB任務按順序完成後,C任務可以選擇性的處理。養成專注的習慣,將任務合理優化,才能突破時間效能的天花板。更專注,才能更專業。
二、行為效能:你需要一點思考力
突破行為效能天花板,就是要把把行為的結果最大限度的價值化,要知道,值錢的從來就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創造的價值。如果一味地追求執行力而不計較行為結果,很容易陷入拿苦勞當功勞的誤區:我那麼努力,為什麼得不到認可?企業與員工的雇傭關係,本質上就是一種利益交換,員工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公司能為員工提供福利與發展機遇,才能到達共同贏利。企業認可的從來就不是員工的付出,而是員工的價值。低效員工對行為過程負責,認為“我努力了就好了”,一味地蠻幹;高效的員工對行為結果負責,知道“只有做出成果,我的努力才不會白費”,他們帶著智慧實幹。只有足夠細緻,考慮得足夠周全,才能將努力價值化。

三、關係效能:你需要一點使命感
做得久的員工有兩種,一種是行家,一種是老油條。前者積累的是往上突圍的經驗,後者積累的是原地坐穩的經驗。行家與老油條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使命感,行家與公司的關係是相互成就,老油條與公司的關係是相互消耗。高效的員工從不拿油滑當資深,他們能從企業的利益裡看到個人的利益,懂得借助平臺的力量讓自己高飛。有使命感的員工,才是有格局的員工。

四、崗位效能:你需要一點承受力
頻繁地更換工作,薪資和職位卻始終在平移,其實是拖慢了成長步伐。職場積累期,我們需要一點承受力。因為不管身處什麼崗位,我們都會遇到問題。問題出現的時候,如何解決才第一位的,問責只是為了規避未來的問題。大部分人在問題出現的時候都忙著撇清自己,能解決問題的人反而會脫穎而出。問題即機遇。對問題的承受能力越大,獲得的成長機會就越多。低效員工逃避問題,普通員工反映問題,高效員工解決問題。承受力,也是職場人士的信用名片,你有了足夠的擔當,才能獲得足夠的信任。

資料來源:《二次元貓小姐》
Photo: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