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有遇過一些人,明明客觀條件看來都處於人生勝利組的山頂,卻總是無病呻吟?其實每個人各人自都有今生必須學習的人生課題,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因素影響他們對生命的觀感,無論誰也不例外。
Leann 是一外資公司的市場部主管,第一眼見到她時,心裏不禁彈起一個傻念頭——啊,如果我有她一半的漂亮優雅就好了。去到這個年紀的自己已不再看重外表了,但 Leann 就是那種令人不其然心動的女性。
Leann 並非正面對人生難題或感情困擾,若你在旁聽她訴說人生,或許會暗暗不悅:「這麼優越的家庭背景、如此順遂的人生,還有甚麼好抱怨呢?」當然,跟這麼多人走過人生的一段路後,我深深體會到,各人都自己的人生課題,Leann 也不例外。
她直接問我:「你會否覺得我在無病呻吟?」我微笑反問她為何這樣說?她說,每當她提出一些擔心,身邊的朋友總會插話:「你咁瘦,邊度肥啫?」「你喺公司做得咁好,老細點會不滿。」然後就輕輕把話題帶過了。久而久之,她連表達擔憂都怕身邊的人不悅,只好留在內心打轉,轉到今天吃不消了,才尋求心理治療。
明明客觀條件看來都處於人生勝利組,Leann 也知道自己條件很好,但無論在外表、工作能力、藝術甚至關係上,她就是覺得:「我甚麼都不好。」有時候,在這位置或許更難受,啞巴吃黃蓮。
在見過幾次面、透徹了解她的成長過去後, 我們決定開始 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眼動身心重建法)。Leann 是聰明人,道理她明白,但由心領悟是另一層次的事情。
我著她回想最近一次覺得自己不好的畫面,她說最近在一次演奏會中做得不夠好,拖累了團隊,她跟媽媽分享,結果媽媽不單表達失望,還將一小段「她認為有問題」的片段分享至家庭 WhatsApp 群組,像在做作品鑑賞般分析。那一刻,她感到世界像是停頓了,不!是完結了——她最重視身處外地的爸爸對她的看法。
由這個入口,我們開始 EMDR 的重建階段(文章所限,無法詳述治療細節)。合上眼睛,由近至遠,她回憶起一段段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經歷——聽到同事稱讚別人做得好,她覺得自己做得不好;朋友聚會中談論到某某最近纖修了,她覺得自己需要瘦身;讀書時游泳比賽只得第二名;音樂劇只能當大配角;她甚至回憶到兒時默書得 98 分,爸爸把她跟同學比較 ……
排山倒海的比下去,我跟她一起感受著那被壓到地底,透不過氣的感覺。她的淚靜靜淌下,我們也容讓它淌下,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次必經的過程。現實中她很差嗎?斷然不是!但那感覺自己一文不值的沉重,卻是如斯的真實,連我的心也有點為她著急,要治療到哪兒,才會出現轉化呢?哪是一個怎樣的轉化呢?
治療過程不可能在單次會面中完結,但內心每一次也不想對方帶著比走進來時更差的感覺離開。心裏正盤算著怎樣作結,就先姑且按著流程走下去吧。我問她:「今日喺過程入面,你有無發現啲咩?或者有咩訊息想帶走?可唔可以用一兩句說話總結?」她沉默了一會回應道:「原來我成世人都喺度同人比較……其實我唔需要同人比,我就係我。」
啊!那一刻我真的被觸動。不是這句話的內容,道理她一直都明白的。而是她說這句話的語氣,這改變的決心!「我就係我。」這句話表面上是跟我說,但我知道,她在跟父母說,也在告別舊我,那活在父母的比較下的自己。
在往後的日子,比較的聲音當然仍會反射條件般出現,但她已經知道那聲音從何而來,那聲音不等於自己,她可以選擇不再聽從那聲音,因為「我就係我」。
*以上故事純屬筆者從臨床經驗中編寫,並不反映任何個別人士的經歷。
何欣容 Connie Ho
HealThySelf 創辦人;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靜觀導師;大學講師
曾於醫管局總部、衛生署及社福機構工作,現為私人執業。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擁有讓生命轉化的力量,希望透過靜觀及心理治療喚醒這力量,使每個人都活得更自在、滿足。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ysel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