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馬伊琍領銜主演的電影《找到你》正在熱映,姚晨飾演的李捷是一位有了孩子的職場女性,事業與家庭之間,她面臨抉擇與拷問,丟失愛女,身為職場女性的她顧此失彼。 「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很高,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不顧家庭;全職媽媽,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但事實卻是,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當了媽媽,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也讓我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殘酷。」李捷代表了千千萬萬的職場女性。
確實,在這個強調男女平等時代,「看不見的偏見」一直影響著職場女性。 一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做過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他們向招聘網站投了192份虛擬簡歷,好玩的是,這些簡歷完全一模一樣,只是把性別換了一下,然後等待企業發來面試邀請。 結果,同樣的簡歷條件下,男性簡歷平均收到2.95份邀請,而女性只接受了2.07次。也就是說,男性求職者遇到的機會是女性的1.42倍。 再細化看資料,在這些簡歷裏面,本科男性的機會比本科女性多39%,而在研究生分組中,男性竟然比女性多53%。 也就是說,學歷越高,工作越重要,女性在職場越不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被以最刻薄的方式相向。這已經是一幕幕不爭的現實。
作為女人,在這些如影隨形的岔道口上,到底應該怎樣跟這世界爭辯?
最近刷到一個這樣的視頻,雖然是個廣告,但是很戳我淚點,我似乎也從這個視頻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在北京獨立打拼的24歲女孩張筱格,時刻被長輩叨嘮著:一個女生為甚麼要到大城市離鄉背井,煩不勝煩。高知海歸待業中的施然,因為生二胎的可能性,被面試官赤裸裸地歧視。全職媽媽唐瑤,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卻處於被孩子也質疑為甚麼待家裏的尷尬。而女強人蘇青楊,工作至上,卻逃不了終身大事沒有著落的怪圈。
……
糟心的是,很多時候,在生活中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卻依然被指責,她們都是我們身邊的縮影。
把自己變得更加無堅不摧才是真正的解藥。
這種無堅不摧,不僅僅體現在職場上,更多是體現在對生活的韌勁上。施然堅持不撓找到了有挑戰性的工作;唐瑤風趣地笑著解釋:全職媽媽也是一份工作啊。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非常堅韌的勇敢。哪怕沒有絕對的公平,哪怕偏見如影隨形。但是她們沒有因此改變任何對自己的肯定。
打破偏見最好的爭辯是甚麼?那一定就是這三個字:做自己。 哪怕70分,60分……管它呢!You can you up吧,不重要。既然做不到凡事100分,我們就凡事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這句話不僅僅送給職場女性,也送給受到過偏見的每一位職場人。這個世界永遠不是被理解才是最光彩。堅持做最好的自己,也是很漂亮的姿態。
資料來源:《智聯招聘》
Photo: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