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拿起劍,你會看到另一個我

[embedyt]https://youtu.be/x9aLxk1HYTY[/embedyt]

何嘉麗在劍擊賽場上的靈活與賽場外的恬靜溫婉截然不同,
她說:「拿起劍,你會看到另一個我。」
2002年,她在韓國釜山亞運會,為香港獲得歷史上首面女子劍擊亞運會獎牌。
至今她依然喜歡運動場上的暢快淋漓,
「運動精神的可貴是不計較得失,努力做好想做的事。
做運動員的滿足感極大,除了見到自己不斷進步,
還有當知道很多人因此而喜歡你,支持你,幾開心。」

J:Jessica H:何嘉麗

J:你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擊劍?
H:其實亦是種緣分吧,中六暑假我接觸了劍擊,記得之前看過有人打劍擊好有型,於是我就選了劍擊,但當時我對劍擊是一無所知,就單純想玩一下。或者是有一點天賦,學了一段時間以後,進入高級班,三個月後被挑選參加新手賽,之後有教練問我有沒有興趣繼續下去,就這樣開始我的劍擊運動生涯。

J:很多人以為你是全職運動員,但其實你是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訓練,好不簡單。
H:是啊,我從1990年起專注劍擊運動,與此同時我離開教育學院後第一份工作就是教書,當時一直是每天下班後去體院練劍擊,並不是全職運動員,我的正職是教師。以前做運動員不同今日,政府的支持、訓練的資源其實相當不足,所以我畢業後沒有想過做全職,當時全職運動員人工只有6,000元一個月,都不夠生活養家,所以我不敢奢想做全職運動員。現在這年代,全職運動員有比較好的保障的話,其實都可以搏一搏。

J:這樣身兼兩職很不容易,你怎樣堅持下來?
H:特別是1998年至2002年那4年的訓練真的很辛苦,我每天早上6時多由深井的家到小西灣返學教書,晚上再由小西灣到沙田練習至晚上10時,每晚半夜才睡,很多年一星期五天,每天都是這樣循環,我當時是乘車又睡,坐著閒著又睡,實在太累了,但我還是堅持下來。其實所有運動員也有自己的理想和堅持,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認同,多疲累和艱苦也能夠堅持。 收穫巨大
J:由1998年曼谷亞運被壓力擊垮,至重新振作起來備戰2002年韓國釜山亞運會,為香港獲得歷史上首面女子劍擊亞運會獎牌,請問這4年間你是如何令自己重振旗鼓?
H:曼谷亞運當時是剛奪得亞洲錦標賽第二,而且在新任教練嚴格幫助下,狀態都幾好,好大希望覺得能夠拿到一面獎牌回來,所以其實是很大的壓力,也因此比賽完全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水準,非常失落。回到香港後有幾個月我都沒有繼續訓練,由於我是一個兼職運動員,所以那時候有過掙扎,反覆考慮後我依然不想就此放棄,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做到運動員,可以參加亞運,機會仍在我前面,為甚麼不多試一屆?於是我又重新投入訓練。

J:是什麼信念或動力支撐著你,誓要參加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畢竟再努力4年,以4年時間換一次機會,時間不短。
H:如果當時停下來的話,才會覺得有遺憾。那4年有了新的教練,他很有耐心,非常會鼓勵人,會給我很多信心,我有種感覺這個教練會給我上到一個新台階。他給我進行了一段針對性的訓練,並由運動心理學家來為我進行心理調節,再為我和隊友鞏固基本功,令自己有明顯的進步。

J:世界級運動員技術水平可能相距甚近,有時勝負關鍵在於心理質素,你之前說也是心理影響臨場發揮,你是如何提升心理質素?
H:其實打比賽的時候,總有領先或者落後,就像里約奧運會,我們香港的劍擊選手開始是領先的,但是被對手一點點的反超前,說實在的,這樣的情況對運動員來說壓力很大。心理學家的訓練就是教運動員不要去在意比賽的結果是什麼,你只要盡力努力去做眼前的一刻,一劍一劍的打好,不要管比分如何,每一次都是開始。這方法對我來說很有效。

J:這種心理訓練,對處理運動比賽應該很有幫助。
H:當然有幫助。譬如我們劍擊還有團體賽,以往我們打劍時隊友都會七嘴八舌的評論,對我們教路,但其實收效不大,而且心理學家當時是我和隊友每人逐一的見面,了解我們的習慣,性格,再分析告訴我們要瞭解隊友的需要,教我們如何有效溝通。怎麼做,哪裡錯,要怎樣糾正等很有針對性的意見。例如有些拍檔其實比賽時候就是不希望別人提點半句,而喜歡自己思考⋯⋯這些細節都是經過心理學家溝通後發現,而當我們找到適合大家的相處方式,我們一起出賽時,都有很大進步。這些方法在之後工作上面遇到困難時,也學會不去考慮這件事有多困難,有多複雜,而是先考慮眼前的,一步步去解決目前的問題,直至完成它。 不放棄
J:作為一位運動員,平時喜歡看甚麼運動比賽?最喜歡或者說敬佩的運動員是誰?
H:我當然喜歡看比賽,會看得非常投入,非常激動。現在政府從事推廣大型運動項目的工作,協調或者配合安排在香港舉行的一些國際賽事,比如馬術比賽、香港羽毛球公開賽、女排等等。最喜歡的運動員就是體操王子李寧,因小時候我也玩過體操,更明白這運動,李寧的厲害是男子體操他都能夠做到充滿美感,更拿到全能金牌!退役後他建立自己的品牌,也都有不俗成績,所以很欣賞他。記得有次有機會見到他,我這粉絲追著他合照。我一直敬佩體操運動員,他們從小就要拉筋,接受各種訓練,背後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沒有辦法想像的。

J:你是如何刻服壓力?當面對宿敵或世界第一,你的心態會怎樣?
H:比賽的時候,就是六親不認,我的信念是比賽還未完結,都不知道結果會如何,所以就像前面所說,我會認真打好每一次比賽,竭盡全力,面對世界冠軍都是這樣,拼盡全力,一劍一劍的努力,我的教練說過一句話:「一戴上面罩,不管你是誰,只知道你是我的對手。我都要全力去面對,就算你贏我,都要你拼了命才可以。」

J:從運動員、教師到現在在政府推廣體育的工作,你最喜歡哪一類?
H:當然是運動員,因為滿足感很大,現在回想都覺得當運動員很幸福,很多人幫助你,一齊合力助你取得好成績,幫你進步。我自己當過教師,也受過教練悉心栽培,我覺得兩樣工作其實都有相同使命,就是盡力把自己所學教給學生,我也從教練身上學會了要有耐心對待學生,以及多鼓勵他們,少埋怨,給大家增加信心,設身處地的去想他們面對的事,正如我也希望得到教練的鼓勵。

J:你的丈夫是你讀教育學院時的同學,大家同為運動員,才更明白你的感受。
H:其實我媽媽亦非常支持我做運動員,但是還是會問我,你要打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生仔?呵呵,老公對我是百分百支持,他(林威強是香港110米欄前紀錄保持者)是香港第一批跨欄選手,我們一起經歷運動高低起伏,他特別理解我。他會令我發揮得更好,教我怎樣紓解壓力。他當時是國際田徑的教練,教出很多教練來,訓練運動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

雖遺憾,但依然精彩
J:如果你的人生沒有了運動,會給自己怎樣的人生目標?
H:這個問題真的沒有想過,不知道,或者是希望快點退休,能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很想做的事情,還真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未來,旅遊是一定的,也想過到世界不同地區幫助弱勢小孩接受教育。

J:運動生涯上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H: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參加過奧運會。記得2000年奧運,我參加地區的選拔賽,當時在亞洲區來說,7個運動員,我的表現最突出,但在關鍵的一局,我並沒有好好發揮,其實只要那局勝出我就可以出線去奧運,可惜錯失了機會,很遺憾。由於當時的準備工作做得好,我自己亦非常有信心,但或者因為太想贏怕輸,所以反而落敗。很難說比賽現場會發生什麼,沒有辦法放開自己,還是心理壓力吧。

J:2016里約奧運會有否看到難忘的時刻?
H:我要讚揚香港的劍擊運動員,全世界的眼睛在看著你,壓力不少,但我們的年輕運動員能夠不受影響,沉著冷靜,很有大將之風,十分出色。他們的心理建設做得很好。在他們身上看到拼搏精神,無論對手是上屆冠軍或者是誰,上了場就是專注於比賽。所以今次香港劍擊代表能創佳績,能進入前16強的比賽,是香港劍擊在奧運史上最好的成績。值得讚賞!何嘉麗
亞運銅牌得主

1986 年 首次接觸劍擊,參加教育署舉辦的暑期班,並贏得新秀賽冠軍。
1994 年 一鳴驚人,獲英聯邦劍擊錦標賽女子重劍個人銀牌及團體銅牌。
1997年及1999 年 2次奪得亞洲劍擊錦標賽女子重劍個人亞軍。
2002 年 韓國釜山亞運獲女子重劍團體銅牌,為香港女子劍擊隊贏取首面亞運獎牌。
2004 年 獲頒《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
2007年至今 出任民政事務局項目經理(康樂及體育)。
2008年 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獲香港體育記者協會選為20佳運動員。
2013年 屢獲殊榮,包括Navy Open Fencing Club Championships 2013重劍個人賽季軍,全國擊劍俱樂部聯賽(上海站)女子重劍個人冠軍,香港劍擊大師盃2013女子重劍個人冠軍。

Photo: Raymond
Location: Special thanks to Conrad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