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Albert堂弟Benny因為要籌備結婚擺酒,所以在原有的儲蓄外,亦對投資有進一步認識,更開始與Albert學習。由一般自行計算結婚儀式起用的費用後,連帶生活費用,甚至連帶對家人保障的保險常識無所不談。但由於Benny在投資上是初哥,因而由保單的年期、用途甚至成分都是解有限,於是Albert與Benny在一起分析,如果把有限的薪金,在可行同有限的實力下發揮得最大,同時又可以攻守兼備。
最近Benny 問起其實升市是不是應該買股票,而市跌是不是應該買ibond。其實根據長年有抽新股經驗而言,大部分在港上市的,都可以抽一手內銀股,他都有抽可是資金有限,最多都是一手起兩手止,每次入場都因資金有限,加上部分只有一手的股分都在有蝕本。只有建行、工行甚至是人保的幾隻股分的表現稍為滿意,於是問起應否把所有股票見近期市況好轉全數沽出,在轉向一些有升值潛力的股分之中。而他心儀一隻在港上市的ETF(即市上交易所基金),更看好中國近一兩年的有值搏,若沽出手上全數股分有近16萬港元的現金,若全數買入A50相關的兩隻有名氣的ETF,哪一隻會較好。
Albert聽後卻問起若真是有捕捉更多升幅機會,近日在內地與區域鏈有關的科技股,比起傳統內地的金融、保險甚至是內房股相比,Blockchain(區域鏈)、Fintech(金融科技)、AI(人工智能)甚至是大數據應用都是經大調整後,又或者在股王騰訊見高位公布業績後,連續慢慢地向上,不是更有升值潛力嗎?其中一隻與內地深圳創業板指數有關的ETF(3147)由今年7月中見了全年低位後持續向上。目前每份仍於8港元以下,若有機會挑戰全年高位9.68港元,加上內地對於人工智能開發有更多優惠,甚至原身已是深圳科技股持有公司再被分拆上市,那麼對於內地一個每份8港元以下或1美元左右的投資,在一年時間內有機會提供近20%甚至更多回報的確是很快。於是Benny把早已存入中央結算的各或各樣股分,交給銀行證券戶口再沽售套現。但問題又來了,應否孤注一擲買一隻ETF還是分散風險?(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