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和美打交道的設計導師,工作忙碌亦豐富,除了教書和指導學生進行相關設計,亦要跟業界打好關係,為學生的未來鋪橋搭路,同時須要與時並進,方能在設計課程時注入新思維。我們訪問了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時裝及形象設計學系系主任林綺妮 ,分享了她「美學同行」的工作日常。
Q: 你的工作關於甚麼?
A: 我的Department有四十多人,大部分是老師,也有做project的同事。我們學院有許多大大小小的project,作為project leader,我會開展新的項目,落手落腳去做。例如我們開了幾個學習中心,當中包括HKDI時裝資料館,展示了1500件時裝珍藏,讓學生或其他用家作為時裝設計的學習工具。還有知專設創源,匯集了豐富的物料,讓設計學科的同學有機會接觸最新的科技和物料,獲取設計靈感。今年九月,我們將會開設提案設計中心,提供設計學生一個電子商務實習平台,並與不同本地及國際品牌合作。
香港政府現時正積極推行時裝,我們亦會向政府申請funding做project和推廣。例如一月中時在PMQ舉辦了《香港牛仔時裝節》,也是香港的第一次。
Q: 工作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 做Project是最有挑戰性的,有挑戰性即是有無限的可能性,這樣令我一直有做下去的熱誠。
我為人很花心,開始了一個Project,很快又會想開第二個、第三個。近年的挑戰之一,是帶老師參加比賽,例如紅點設計比賽等著名大賽,讓老師在接受挑戰的過程中得到肯定。我很喜歡這樣的工作模式,其實對我來說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我每一天自然而然想做的事。
Q: 上班時會如何穿搭?
A: 我常常會出席大小event,在這些場合會穿得較隆重,甚至好「誇」,所以在一般上班日,我會盡量「休息」,穿搭會casual一些,例如穿T-shirt和長褲,襯西裝褸。今天穿了黑色,但其實我更喜歡colorful的衣服,偶然以scarf highlight一下;我個人喜歡戴耳環裝飾,會帶來一些新鮮感。
雖然說是casual,但每一天都會將自己包裝一下。作為時裝老師,其他department的同事都會對我們的衣著有期望;老師每天要走入班房,面對許多學生,穿得漂亮可以加強自信。
Q: 你如何布置辦公室?
A: 做設計的人,都喜歡「睇靚嘢」,所以我喜歡將office布置得漂漂亮亮,邊工作邊覺得開心。我喜歡插花,配上不同的花樽,既可以裝飾,亦可以讓自己插插花,稍作休息。
我的辦公室其實就是家裡的縮影。我丈夫都是教design的,他喜歡懷舊的東西,買得太多,索性搬回office。我把家裡的書都搬回來,書本身有不同的顏色,可以作不同的arrangement作為點綴。Fashion的圈子很小,不少都是理工畢業,大部分人都曾經共事,甚至是師生、同學,有家人的感覺,我亦覺得office很有家的感覺,同事也似家人一樣,會在我的辦公室裡吃茶聊天,每一天返工都覺得很開心。
Q: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兩方面?
A: 香港的事業女性,都沒有太多私人時間,我會善用早、午和晚餐的時間與家人相處,或爭取一些me time。
我很注重健康,會早些起來跑步。我住在大埔,在街上跑乘機吸收新鮮空氣,精神也會較好。
我會早些起來跟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後開車送女兒上學,在車上聊天時趁機了解女兒的生活。近年在歐美都流行Car Talk,即父母在開車時爭取時間跟子女聊天,子女亦會很放鬆,許多心底話都是這時候告訴你的。
午餐時,我會上不同的餐廳,更會搭車離開辦公室,到遠一些的地方吃飯,一來我喜歡周圍看人,二來趁搭車才有時間check email。
我盡量在七時前放工,回家跟家人吃晚飯;weekend一定會預留給家人。我的朋友都跟我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我們一年會相約三四次,都會到對方的家裡作客,同時又可以有family time。
Q: 作為老師,你有甚麼使命?
A:近年我很少教書,主要跟設計業界保持緊密關係。以學校為中心點,跟不同品牌、工廠和NGO等建立關係,為學生擴大網絡,同時亦想幫到業界。教書最終想幫學生,想他們有更好的學習空間,想為他們爭取更好的將來,例如為他們找工作機會,也想外界對他們有正面的看法。我會離開班房,多走一步,發掘新的知識帶入班房,教育會更加順利,學生才有得著,才會相信你。
林綺妮 (Elita Lam)簡介: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時裝及形象設計系系主任、HKDI時裝資料館總監,於英國曼徹斯特科技大學主修紡織設計、於本地大學及專上學院任教時裝及紡織設計廿多年,曾獲得職業訓練局(VTC)傑出教學獎。Elita 於2012年為THEi創辦了時裝設計學士學位課程,其後為HKDI創立知專設創源(CIMT),一個匯集了全球各地創新物料及設計技術的資料庫,供學生及設計業界參考,並不時舉辦展覽、研討會及工作坊,促進行業發展。她曾經出版多本書籍包括《布‧喜—簡易布藝DIY》及《衣慳飾儉-超實用置裝術》等。今年策劃了首屆香港牛仔節,為年輕設計師及業界提供一個創意交流平台。
Text: Casey To Photo: Ray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