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奇女俠!陳慧蕊:我對年青人有份使命感

 

「有時候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說話,我覺得只要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就夠了,最重要的,是我現在活得很開心。」

 

陳慧蕊(Anne Chen)
社會企業「精英社」創辦人

前香港女律師協會前會長陳慧蕊(Anne Chen),2013年因工作壓力令身體狀態不如理想,在兒子介紹下學習泰拳,半年間減重亦減壓,遂放棄高薪厚職,成立社會企業「精英社」(Elite Thai Boxing and Fitness),短短數年間已獲多項傑出社企獎項,更成功訓練出逾10位邊緣青年成為專業拳擊教練,現積極將活動拓展至老人家及精神病患者治療層面。

當律師是無數人的夢想,但你可知道實現夢想背後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堅持夢想背後又需要承受多少壓力?那份重量,並非人人承受得起,尤其是女律師,一邊肩膀架著事業的重量,另一邊還得擔起家庭,生養子女,那種辛勞不只是男性無法理解,就連一般事業女性也未必能夠體會。

前香港女律師協會會長陳慧蕊(Anne Chen)的雙肩曾經就是承受著這雙份的重量,而且一直堅持了逾20年。「直至2013年時到哥倫比亞旅遊,只是被蚊子釘了幾下,卻怎麼醫也醫不好,每隔一段時間又復發起來,結果花了一整年時間才痊癒。那時我20歲的兒子跟我說,『媽媽,你是缺乏運動,身體才會變差,不如跟我一起學泰拳,既有趣且有一定運動量,我相信身體好了,你的病也會好起來。』老實說,自誕下兒子後,20年來不是處理客戶的問題,就是處理家裡的問題,哪來時間做運動。或許就是因為工作太繁重吧,免疫系統也開始出毛病。」

修煉體態與心態
Anne笑說自己過去20年來幾乎零運動,一來就學泰拳,最初還擔心自己應付不來。「那時還只是習拳數個月,碰巧遇上香港善道會的導演編排舞台劇籌款,我作為委員,便自薦上台,一心只想隨便耍兩下泰拳。舞台劇導演是我的好友,他當然讚好,但同時也很正白的說我一定要瘦身,上台才會好看。」

接下來的6個月,Anne在教練的指導下不斷練習,由一星期練一次,到一星期練三次,不單把拳練得有板有眼,更由原本目標只減10磅,到減掉23磅。「減肥是每個女生的終身事業,我當然亦不例外。只是以前無論多努力,辛辛苦苦也只減得5磅,而且很快反彈。唯獨4年前的操練,至今依然保持得住,而且除了磅數減掉了保持著,就連身體狀態也一樣,慢慢回復年輕時的強健,人也精神多了,最重要是心境更正面樂觀。」

在擂上的重拾人生
自此,Anne決定將泰拳的好處傳揚開去,除了身邊的女性朋友外,她更希望以此幫助年青一代。「我一向喜歡小朋友,也對年輕人有份使命感,可能因為自己有兩個兒子吧。10多年前曾跟教會探訪過獄中的年輕人,也試過幫助他們,可惜用錯方法,結果當然失敗收場。」

10多年前的錯折雖然令Anne把使命放下,但她從來沒有忘記,而且一找到機會,那股使命之火又再燃起。「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協青社和其他非政府組織服務邊緣青年,接觸年輕人多了,才發現以前自己是硬把自己認為對的一套加諸他們身上。其實他們各有所長,只是天賦未必在書本上,而是在運動體能反應方面,強迫他們讀書當然是徒勞。既然知道他們的長處,何不就為他們提供這方面的發展機會,讓他們以自己的天賦貢獻社會。」正是這領悟,促使Anne成立社會企業「精英社」(Elite Thai Boxing and Fitness),與協青社合作,以泰拳服務青少年。

以前在街上與人打鬥,被社會邊緣化。因為看不到未來,就連自己也放棄自己;現在於擂台上打,同樣是打卻能贏來四面掌聲。對年輕人來說,這不只是生活的改變,就連生命也在改變。「他們在台上找回自己,找回自信,就有了人生目標與方向,為了令自己在擂台上表現更強,他們不單不再流連街頭,不再打爛仔交,更主動戒除惡習。透過訓練,他們學懂節制,同時更磨練出毅力和奮鬥精神等武德。」Anne指這幾年間,他們每天跟隨教練學習,不單學成了泰拳,當中逾10人更成功通過教核,成為專業拳擊教練。

由女律師到社企創辦人
Anne坦言自己最初對社企的概念很簡單,只是直線思考想著如何為年輕人提供直接幫助。「有了這班專業教練,我就有責任為他們找學生,於是我特意去進修與社企有關的課程,慢慢為公司定下發展方向與計劃,而架構亦逐步建立得更健康完整。以前做律師認,工作就是要幫客人解決問題,現在也一樣,我希望能為他們介紹及安排更多客人,於是借助以前的人脈網絡,我洽談了在南華會及賽馬會的租借場地,供定期泰拳健體班之用,另外也在銀行機構與大公司間宣傳,以泰拳體驗日及短期課程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加上一些在住宅或會所舉行的家庭班或個人班,現在已有一定的學生人數。」Anne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拓展客源,讓她能全職聘用她培訓出來的泰拳教練。

由學拳到成為教練再幫助其他人,精英社成立僅數年間已經逐漸發展成形。不過Anne並未有就此停步。「城市人無論工作或生活壓力都沉重,已有醫學報告證實運動能減壓,於是我便與協助抑鬱症患者的慈善團體合作,為他們專門設計課堂。自2015年開始,我們就積極與其他非政府組織包括香港善導會、新生精神康復會及香港神託會合作,舉行不同的對抗抑鬱活動,參加者除了找回精神健康,亦找回體魄健康。」精英社在創辦數年間已獲多項傑出社企獎項,最近更積極推動泰拳成為老少咸宜的家庭運動。「其實由8歲到80歲都可以打泰拳,只是程度之別。我希望藉著精英社,讓所有人可以從運動得益,為都市人注入關顧身、心、靈多方面的新活力。」

由高薪厚職的女律師一下子轉型開辦社企,Anne說壓力絕不比當律師時少。除了自己進修,補回在開辦社企的知識外,更有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除了是因為現在是一班年輕人的米飯班主,還有來自家庭的。」Anne坦言現在事業總算有起色,但家人間仍有反對聲音。「始終律師是一份大家都趨之若鶩的厚職,一下子放棄所有轉型,自己開辦社企,無論是社會地位或實質收入都是天壤之別,但在我而言,無論是當律師或辦社企也是幫助人,只是場景不同了。有時候不能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說話,我覺得只要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就夠了,勇敢的堅持下去,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最重要的,是我現在活得很開心。」

Text: Goosie Lam
Photo: Jack Law
Location: South China Athletic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