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們訪問了香港的時裝設計導師,今篇我們找來在上海教授服裝設計的東華大學副教授茅丹,分享她「美學同行」的日常。
Q: 你的工作範圍包括甚麼?
A:主要是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設計專業課,也要指導本、碩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教學以外, 還會做產學研專案的主持工作,以及服裝設計的相關專案任務。此外,還有行業相關的評委和評審,以及行業協會的管理工作。
Q: 工作上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A:手頭同時做幾件重要的事情,是對耐力、耐心和智慧的一種挑戰。我的工作不斷地要求我學習和更新知識、開闊眼界,這個目標似乎比追求物質金錢的目標更加讓人舒心,產生精神的愉悅。
Q: 如何布置辦公室?
A:我們服裝設計系副教授以上,基本上都有獨立的工作室,而且可以自行設計,可見辦公區域可以很個性化。由於每週都會召集研究生和本科生碰頭,瞭解情況、指導專業問題,所以設立了一個小小會議區域。我自己備課也喜歡坐會議桌,因為比較寬大,參考書和面料樣本、色卡等可以攤開,再泡一杯香茗,樂在其中。
Q: 你在上班時會如何穿搭?
A:上班的穿著視每天的情況而定。如果參加有設計師參與的會議,或者是主持會議,我會穿得比較正式一些,通常穿旗袍,配紗衣或其他外套。平時上課,會穿著針織類的休閒款式,比較舒適。潮牌單品也有穿著,偶爾跟風。
Q: 作為老師,你有甚麼使命?
A:我喜歡學生們,學生們也喜歡我,我關心他們的專業設計課程,關心他們的論文寫作情況,關心他們的想法,愛護他們的心靈,傾聽他們的觀點,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會有很多的靈感激發我,這種教、學相長是很愉快的。
我的好友原來是企業高管,最近當了大學老師。她說現在的收入還沒有以前扣的稅多,但是每天能泡圖書館,走在景色宜人、學子雲集的校園裏,嘴角就是忍不住上揚。確實如此,學習驅動未來,教師的職業受學生尊重,受社會尊重。彈性工作的時間,也是帶來對這份工作的滿足感的,在大學開放的平臺上,是鼓勵你有高峰,有高度的。
Q: 如何平衡工作和私人生活兩方面?
A:我認為生活應該包括醒來和睡著,即所有活著而有感覺的時候。白天主要的狀態是處於工作中的,所以當工作愉快,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就愉快了。我的工作環境比較好,大學校園很美,很民主,很積極向上。藝術設計學科是和美打交道的,因此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是在學習中成長。
我基本上每天6點半起床,晚上11點左右睡覺。我不喜歡超負荷運轉;有些任務是彈性的,考慮到超負荷會拒絕。
有早課的時候,必定吃了早飯去上課,那是不規律飲食後,折騰了腸胃,得了些教訓得到的智慧領悟出;經常有領悟,才能經常有進步。沒有早課,我就會去家附近的中央公園綠地鍛煉身體。跑步、站樁、打太極為主,師父傳授給我的太極精神,會指引我打好太極。
生活需要規律,雙休日是屬於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不談工作,放鬆休息,興趣相伴,這是很重要的,通常不打破這個規律。
茅丹簡介:
東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系畢業。她曾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等,是「金木水火土」海派旗袍主設計師之一,亦是上海市服飾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她曾參與科研項目,擁有帽子設計樣板自動生成軟件的發明專利。
Text: Chi To、Fang Ping Qin
Photo: Ray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