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Money17.05.2016

孤單的意義

記不起,從那年開始,我喜歡上獨處的時間。這幾年更漸漸學懂了擁抱孤單的感覺。

我從小就喜歡幻想:幻想自己冒險於武俠世界中、幻想自己駕駛高達戰士,更會用樂高積木建立自己的堡壘。

中學時期,身邊喜歡文史哲學和藝術的人很少。中學一般鼓吹群體生活,所以陽光燦爛的少年,對我而言其實是一段十分無聊的時光。心裡一直這樣想,只是沒有說出來,因為不想成為黑羊。

也許中學是一場「受歡迎程度比賽」,大家都是在跟著最大公約數走。男生受歡迎的方程式很簡單=靚仔+打籃球叻+讀書叻,我三樣都「半桶水」,所以沒有甚麼自信。

受歡迎真的那麼重要嗎?別人怎麼看自己重要嗎?人云亦云總比正視這些問題來得容易,反正功課都已經那麼多。

那年,父母離異前夕,我們還住在面向赤柱正灘的一間洋房內。我很少邀請同學到家玩耍;會推搪說家離市區太遠,其實是怕同學知道父母不融洽。所以那幾年,我會常常在海灘上一個人渡過。

回想起來,這段時光對我的成長很重要:孤單給予我和內心交流的時間,令我有空間去構建只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這股內在的力量是強大、溫柔和長流不息的。

那些年,在大學選科時,同學們都一起議論那時熱門的科目,例如商科及IT,而我挑選了冷門的建築學。建築學是一門空間及光影藝術的學問、哲學性也十分強。空間是無形的猛獸,和它搏鬥沒有好下場,所以只能學懂和它相處。自此,學問和藝術成為我兩位終身好友。

相比起20年前,現今社會更講求教育上的效率及回報,這是大錯特錯:兒童心智的成長速度有異;學無前後、達者為先。今天大鳥不飛不鳴、他朝可能一鳴驚人。再說回報:要小孩跑得那麼快,首先他們要知道自己向那裡跑。近期更有些學生甚至選擇跑往西方極樂,為甚麼呢?也許,在這個物質充裕的時代,金錢、名譽及職業安全感可能並不是學生所嚮往的。

好好讓小孩及少年有時間及空間去沉思、幻想、甚至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日後一定會感激你。

你會說:「說的易、做的難」。讓小孩在編排得密密麻麻的學習時間表中騰空出來很困難。我認為這是一個管理的問題。比如低技術性的工廠工人,他們的生產力有固定性,所以他們的工作時間可以很有規律。醫生就已經不同了,看症的時間與斷症的精準度沒有直接的關係;他需要空間去想、也需要休息、更需要時間去做研究及給收新的醫學知識。這道理可套用在學習上嗎?除非你想訓練子女成為一位生產力很高的工廠工人吧。

做事易、做人難,所以人生更需要思考的時間。每週不妨獨自吃一頓豐盛的晚餐、每月獨自去看一套電影。下班坐地鐵時不要玩手機,利用車上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思緒沉澱下來,為回家與家人共度天倫之樂作好準備。

思考時需要獨處,因為寧靜是打掃心扉最好的工具。

Text: 阮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