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Old Insiders30.08.2015

小女孩背後 奈良美智的7個關鍵字

常覺得藝術家一定要iconic,夠標誌性的話就容易為人認識,認受性高就能令話題爆發。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創作的大頭女孩和小狗,相信是最多人認得的藝術作品之一,你會在商場一角碰見他們,也會在記事本上找到他們的身影。
然而在商品以外,你對奈良老師的認識有多少?

從充滿童真的細膩畫作,或許想像不到奈良美智本人是一個55歲、愛穿T恤牛仔褲的男性。今次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設個展,同時在香港辦了幾個公開講座,不談艱深的藝術理論,卻分享了兒時回憶、作畫過程和過去展覽的點滴,從此窺探出他的創作關鍵字。

小女孩背後 奈良美智的7個關鍵字

青森
生於位於日本本州最北端、盛產蘋果的青森縣弘前市,奈良老師的童年時代正值日本急速發展的60年代。「看著盛載蘋果的木箱變成紙皮箱、馬車變成汽車、電視機和洗衣機逐一出現,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度過學生時代。」這樣的成長背景,正是造就了他現今作品的基石,當中包括他的用色,因為淺色和白色源於故鄉的冬天。「青森一到冬天就會下大雪,不論美麗還是醜陋的東西也會平等地被一片雪白掩蓋,這個印象深入了自己的內心。對我來說每種白色還是有微妙的分別,看得出白色中那很淡的藍色或粉紅色。」

音樂
童年是永遠的題材,以小女孩投射出內心的自畫像,奈良老師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樣給人純粹的感覺。音樂更是他從小至今不可或缺的元素,更起著啟蒙的作用。「小時候沒有朋友住在附近,每天放學回家只能與貓對話。唯一的娛樂是聽收音機,我專選只播音樂的頻道,為買唱片更會向唱片店老闆哼出旋律。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我還是會看著唱片封套拼命想像詞的內容。對我來說,那些唱片封套都是藝術品,成為很重要的藝術教材。」曾在展覽中將收藏的黑膠唱片排列成一幅作品,到現在音樂仍是他生活和作品的重要一環。

德國
從玩柔道和欖球的學生時代走向美術之道,隻身到德國的留學經驗亦大大影響了奈良老師的作品風格。28歲時本想去倫敦進修美術的他,卻因學費問題而改選德國。「留學初期沒有朋友也不諳德語,只能跟自己對話,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跟貓談話的自己,找回當年的感性。」德國的氣候和天空亦和故鄉相似,事後他更慶幸自己沒有選擇日本人聚居的倫敦留學,語言不通反而讓他更專注地用畫筆來表現自己。直至現在,奈良老師還是覺得自己不擅講話︰「如果我是一個很會講話的人,大概就不會作畫了。」

無意識
奈良老師有兩種鮮明的風格——木板上畫上粗線條的billboard painting,和用色柔和的畫布作品。「除了快樂,我也希望在畫中表達出作畫期間煩惱用色、思考構圖等這些很難傳達的心情,可是很多人連油畫也只欣賞表層形象,所以後來我就分成兩種畫法,依草圖畫的木板畫只需表達表層就可;用畫布時則不會起草,以無意識的狀態邊畫邊改,更有層次。」今次奈良老師更帶來攝影作品,包括2002年的阿富汗和為外公而前往的北海道庫頁島,無意識地拍下的相片卻成為審視自己的渠道。「我不是為了發表相片作品而拍照,反而是自己在日後透過照片,以第三者的目光再次確認自己的感性。」

小女孩背後 奈良美智的7個關鍵字

策展人
今次展覽請到與奈良老師相知20年的南條史生先生擔任策展人。奈良老師對南條先生的信賴,源自1995年第一次見面時的一件小事。「當時寂寂無名的我,在友人聚餐上認識了南條先生,結帳時卻沒帶錢,他在我開口前遞上一張1萬日圓,從那時我就覺得他是信得過的好人。」擔任東京森美術館館長的南條先生,今次面對的展覽廳雖然不大,但對奈良老師的作品大小來說卻是剛剛好。以展廳分隔震前和震後的作品,從大家熟悉的畫作開始,到攝影作品、雕塑作品和草圖,悉心的流程安排讓觀眾從奈良老師的畫家形象,引伸至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回到原點
從個人情感出發的女孩畫作到團體創作,多年來不斷創作的奈良老師卻因東日本大地震而一度無法作畫。「震後我與母親一同帶著物資前往災區,親眼目睹記憶中的美麗風景全都崩壞了,非常震驚。」一個地方的巨變能成為藝術的靈感或契機,但奈良老師卻毫無此意。「在那之前父親的離世已讓我感到無助,加上天災讓我發現一直以來太自由了,創作時都只想到自己。」2011年夏天他決定回到母校,在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與學生們度過了約半年的時間。「當時想用一些實際觸摸得到的原始媒介創作,藉此嘗試與自己對話,所以製成了黏土和青銅雕像等作品,也找回學生時代的自己。」

LIFE IS ONLY ONE
地震後奈良老師回到原點,了解世界和繪畫同樣複雜,他也變得更輕易地擦掉重疊,令作品的情緒更有層次和溫度。這十數年間,他更意識到自己是藝術史和社會的一員,瞭解到作品的生命比自己更長。「以前我都為自己而創作,但當我走了大半的人生,現在更希望創作出在我離開後仍能為大家帶來意義的作品。」沒有助手,每件作品都由自己一手一腳完成,他最享受創作,亦享受作品的不完美。「明明一開始已知道某些配色或文字不對勁,但我總要試一次才安心擦掉重來。雖然不是聰明的方法,但我希望藉此尋找真正想畫的東西,打開心中的大門。」 

 

Text & Photo: Candy Cheung      Photo Courtesy of Asia Society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