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ot·J Baby02.09.2018

從一幅畫 看孩子世界

大人們看著小孩在胡亂地畫,有的會一笑置之,有的耐不住內心的不快與不解,老是想上前來幫一把、管一管或教一下,最終茫然的看著,心想:「怎麼畫得亂七八槽?」,究竟應如何解讀亂七八槽線條背後的密碼?大人們在旁可如何引導?

大人應怎樣欣賞兩、三歲小孩的圖畫?
塗鴉,是小孩與生俱來的能力,千萬不要忽略或過度操控,必須提供適當的空間與環境,讓孩子有機會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發揮。

他們的畫並不具體,這是因為他們的手部肌肉發展及運用能力尚未成熟。再者,他們理解事物的角度與大人們不同的。而情感也會直接流露在作品上,毫不修飾。如大人們缺乏細心觀察和聆聽,往往真的會看得一頭霧水,莫名其妙。

因此,欣賞小孩的作品時,大人們應先放下心情,放低批判或猜測的心,擱置大人對美的傳統價值觀,從開放的態度去了解背後的動機,仔細觀察與聆聽,用「心」解讀畫中的密碼。

一點一線,亂七八槽,究竟圖畫在告訴大人甚麼?
小孩拿起筆信手塗畫,就是踏入非語言表達自己的一個開始。他們的圖畫,不是如大師作品般,用來鑑別藝術成就高低的產品,而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大人了解他們內在的潛能與特質。通過觀察作品及其創作過程,大人能對小孩的情感、智慧、個性、觀察力、創意、學習興趣及各方能力等有更多層面的認知。

那麼現在就讓大人們,一起擦亮眼睛、打開耳朵,看看小孩正在畫甚麼,說甚麼。

從一幅畫 看孩子世界

適當的創作媒介,適當的作畫空間,讓孩子表達情感流暢自在。對於不同的工具或物料,小孩會有不一樣的回應。小孩拿著大畫筆在牆上繪畫一棵如自己一樣高大的木棉樹。畫的過程,正好為大小肌肉提供發展的機會,小孩需要好好運用全身的肌肉,一邊彎身一邊展手,大大開展手臂的活動度,增進手眼協調的機會。

繪畫過程中,小孩以全身的力量去發揮手上的畫筆,沾上淋漓的水彩,盡情投入地畫。他們的情緒會更奔放自然流露,自在塗出心中所想。

右上這三張作品,是小孩們經過對木棉樹的觀察和認知遊戲後繪畫下來的。我們欣賞小孩大膽、有力與自信的筆觸,並且以豐富的線條,表現出對木棉樹枝幹縱橫交錯的觀察與感覺。而不同年齡的小孩,對空間感與線條組織,也有不同的呈現方法。加上小孩個性的不同,有的自由奔放,有的理性愛秩序,表達的意識、動力與衝動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隨心的創作下,三棵木棉樹各具個性,姿態與層次感皆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同樣流露著活生生的生命力、萬分的投入感與流暢的表達力。
 

解讀孩子的心 – 每道筆觸、每點痕跡都藏著與生俱來的自學能力。
小孩自在地塗,其實是在一個感受與學習製造痕跡(making marks )的過程。他們利用筆或其他工具,在紙上戳出聲響,著迷地把手臂在紙張上進行不同的運動,讓紙上留下各種各樣的「痕跡」,似點又似線。這些幾乎是大人無法辨識的「記號」,其實在每次進行畫畫遊戲間,孩子也在不知不覺地成長與進步。

細看以上這三張作品的樹枝線條,小孩們在製造「痕跡」時,未能從心所慾。因此,長短不一、深淺不定、彎彎斜斜的線條,沒有規律地呈現。這全因他們的小手肌肉還未熟練運用,以及手眼協調尚待發展所致。

但是,在如遊戲般有趣的學習氣氛下,小孩們並沒草草放棄,而是不斷努力探索,畫出多變的線條。縱使線條看上去好像是亂七八糟的,大人們應該欣賞及鼓勵小孩這份動力、這份勇於嘗試,不斷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從利用海棉印出紅色木棉花的過程中,我們可欣賞小孩的解難智慧、運用工具的方法、對物料質感的敏銳度。

自學軟硬、深淺
導師利用小孩自然的按壓動作,特製了適當的印畫工具,讓孩子印出樹上的花。在不設示範的過程中,他們觀察小孩如何自然操弄手上的工具,如何解決問題:看見印出來的花顏色太淺又不平均,改用雙手深深地按壓海綿,讓海綿在色盤沾上更多更平均的顏料;把花印在同一位置上,重疊的花型態變得模糊,要找出空白的空間印花蕊等。

原來,小孩已在不知不覺間,從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掌握了海綿的軟硬度,懂得如何控制顏料的份量、控制按壓力度的平衡、選擇適當印花的位置, 原來就這樣,小孩自學了大人們很關心的,作畫「技巧」!

小孩的一舉一動,也有其背後的動機及對事物觀察的角度,大人可以先退一步,以好奇的心,虛心了解觀察實際上是人們對現實感性認識的一種主動形式,而觀察力是一種看出對象本質的能力,也就是對當前事物進行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它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一幅畫 看孩子世界

畫畫沒有「不應該」
課堂中,小孩在畫畫前,會親手觸摸木棉樹、木棉花及木棉,嗅一嗅、摸一摸、仔細看、聽聽它的成長故事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引起稍後作畫的動機及提升對主題的認知及觀察力。

就在印木棉花的過程中,一位小孩突然蹲下來把花印在地上,旁邊有一位家長已急不及待提醒孩子,「不應」把花印在地上,「應該」把花印在牆的畫紙上。小孩像是聽不進耳中,還是投入地努力在地上印,導師安撫家長不用擔心,也不阻止小孩的行動。待小孩完成後,好奇地問問孩子的動機,為什麼花會在這裡(地上)。小孩的回答讓大人們沒話說,小孩告訴大家,剛才他徒步到畫室時,已看見這種花,有很多掉在地上。不錯啊!附近的木棉樹已開始落花,街上滿地木棉花!

原來小孩不是貪玩,胡亂在地上印,小孩對生活的觀察力從小已有。我們可從中欣賞小孩敏銳的觀察力,同時能把生活經驗,通過圖畫表達出來。

大人對小孩創作上的誤解
看過以上的例子,大人可發現小孩在開放態度與空間、適當教學法與媒介、深刻經驗和體會下,創造力與觀察力都可以得以發揮與呈現,創作出充滿童真與創意的作品。其實兒童畫非只用「美與不美」或「似與不似」來成為欣賞的唯一標準,更多小孩的內在品質及努力是可看得見,可被欣賞的。

因此,大人如能接受、學習、支持與鼓勵小孩創作,自能解構與領悟看似亂七八槽圖畫背後的情感與心思。

大人面對小孩創作及作品時,要記著:

下固有對藝術教育的誤解與迷思。

放棄對小孩不必要的要求及自己心中的標準。

放手讓小孩探索,失敗,改善然後進步。

放心相信小孩的能力,以耐心、虛心與細心去觀察與認識小孩的創作。

 

作者:
Psyche姐姐(溫慧渝)
塗鴉創意間創作總監
www.birdintr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