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ot·J Baby21.12.2016

拆解小兒腸胃問題完全手冊

小朋友腸胃不適,父母必定大為緊張!其實想維護小朋友肚仔健康,不只要 K.O. 肚痛、便秘等基本問題,更加要幫小朋友智選健康食物。小朋友充份吸收營養、快高長大,父母自然最開心!今次健康專題訪問西醫及中醫,從多方面分析小朋友腸胃問題,解答大家對幼兒與小童腸胃健康的疑慮,保證你獲益良多!

從西醫角度剖析幼兒及兒童肚痛、便秘問題
小朋友肚痛,不少家長會立即帶小朋友看醫生。不過傳統西醫亦指出,小朋友肚痛,未必是單純的腸胃問題。我們訪問了兒科專科醫生,剖析幼兒及兒童肚痛的各種原因,幫大家對症下藥。
小朋友出現腸胃問題,比成人生病更難處理,因為幼兒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往往令家長無從入手。醫生會用觀察、檢查和化驗三種方法為小朋友找出引致肚痛原因:

觀察:醫生會了解小朋友的飲食習慣,找出肚痛不適與進食的關係;另外,年紀較大的小朋友,會指示他們屈曲雙腿,並曲起身體,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醫生亦會從小朋友的對話以及表情動作,憑經驗評估他們腸胃不適的原因。
檢查:以觸診和聽診,判斷小朋友腸胃不適的原因。
化驗:以科學方法,化驗大便、小便和血液。包括培植病菌、細胞檢查,從而找出腸胃問題的真正原因。
拆解小兒腸胃問題完全手冊幼兒與兒童,肚痛原因大不同

0-3歲的肚痛原因
小朋友腸胃問題,令不少家長頭痛不已。原來小朋友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引致肚痛的原因亦大有不同。張醫生指出,剛出生至 3 歲的幼兒,若出現肚瀉或便秘,通常是以下 3 大原因:
1. 家長沒有為小朋友控制飲食,令他們吃得太多;
2. 對奶類敏感而引致「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3. 幼兒體質不佳,引致消化不良

3歲以上兒童的肚痛原因
然而當小朋友日漸成長,肚痛求醫的原因亦變得更為複雜,3 歲以上的兒童肚痛求醫,通常有以下 3 大原因:
1. 腸胃感染,包括病毒性感染和食物中毒;
2. 心理因素引起肚痛;
3. 排便不佳,長期便秘而需要求醫。

功課壓力或可引致肚痛
找到小朋友肚痛或便秘原因後,醫生會對症下藥,除了提供藥物治療以消除炎症之外,亦會為小朋友調整餐單,指導小朋友改變排便習慣。不過若小朋友已經開始上學,他們「肚痛」的原因,可能更加複雜,張醫生指出:「對於大一點的小孩,有 3 至 4 成與功課壓力有關。壓力可能來自功課、父母的責罵、欺凌等。」張醫生坦言,對於大一點的孩子,若是心理因素引致肚痛,是最難發現的。若他們經常「肚痛」,但經過觀察、檢查和化驗及仍無法找到肚痛原因,很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

若小朋友經常出現腸胃不適,對小朋友的成長有莫大的影響。長期肚瀉和便秘,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引致發育不良;而肚痛亦會影響小朋友的情緒,日間不能夠集中精神,會影響學習,到了晚上更會影響睡眠質素,減慢小朋友的生長速度,造成惡性循環。
張醫生建議家長必須正視小朋友腸胃不適問題,如果成人誤解小朋友自稱肚痛,是扭計或與大人作對,更可能會影響他們與家人的關係。小朋友生病不只要按時吃藥,父母的耐性與關懷,才是令小朋友徹底痊癒的最佳良藥。拆解小兒腸胃問題完全手冊張傑醫生(兒科專科及皮膚科文憑醫生)
育有一對子女的兒科醫生張傑,除了擁有皮膚科文憑外,亦是澳洲蒙納殊大學家庭醫生碩士,致力提倡兒童防病及保健的重要性,著有《湊大 BB》一書。拆解小兒腸胃問題完全手冊在中醫範疇裡,對於小朋友腸胃容易不適,亦有相當透徹的研究,而且容易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今期邀請了林冠傑中醫,和大家分享一些飲苦茶吃中藥以外的一些中醫兒童腸胃保健方法。

兒童脾胃不佳,但生病容易痊癒
林醫師引用中醫典籍說法,概括小朋友的腸胃問題,當中有「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餘,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痊變迅速」的說法,意思是幼兒天生腸胃比較弱、內臟亦比較嬌嫩,生長還未健全;然而肝臟則元氣充足,因此即使生病亦很快痊癒。林醫師平時診證亦發現,腸胃與皮膚,是小朋友最常遇到的健康問題。

小兒肚痛四大原因
成因一:口水不足
幼兒開始出牙,開始嚐試不同食物,就開始容易出現腸胃問題,林醫師認為與小朋友口水分泌有關:「幼兒出牙多流口水,到出牙以後口水腺分泌會減少,加上小朋友吃飯時未必經過充份嘴嚼,容易引致消化不良。」
解決方法:家長認留意小朋友進食,鼓勵他們充份嘴嚼才吞下食物。

成因二:以汁拌飯
林醫師眼見不少家長喜歡以菜汁拌飯,試圖為小孩增加食欲,卻帶來反效果:「拌上菜汁後的飯餸較易入口,但加上菜汁後的飯茶容易變涼,而且家長貪快餵食,亦會令小朋友吞下未充分嘴嚼的食物,造成腸胃問題。」
解決方法:林醫師不建議父母幫小朋友「撈汁食飯」,以免日積月累,令小朋友消化不良。

成因三:吃飯太慢
另外,小朋友吃飯慢調斯理,即使家人專心餵食,久久也未能吃完一餐飯,這亦令小朋友吃下了變涼的食物:「有些家長會說,外國人也慣吃生冷食物,他們也沒有因此而生病。事實上外國人的體質與中國人有很大分別,這是與生俱來的差異,即使我們成日到外國生活,也會因為吃不到熱食而感到水土不服。」
解決方法:家長可用暖壼盛載兒童的飯餸,吃完再為他們添飯添餸。

成因四:嗜吃甜食
不說不知,原來多吃甜食亦是小兒容易肚痛的原因之一,中醫有說:「甜入脾胃,困濕氣重,納呆積滯」,多吃甜食,會令體內積聚濕氣,令腸胃難以消化。
解決方法:小朋友兩歲開始味蕾開始發展完成,家長應該避免讓小朋友進食太多肥甘厚膩,即油膩及偏甜的食物,形成習慣以後,長大後難以戒除。

小小分題:長期肚痛的壞處和影響
長期吃下生冷食物、濕氣重的食物、進食沒有充份嘴嚼,均會令小朋友容易肚痛,中醫歸類為感染風寒,出現肚瀉和便秘。長期肚瀉令身體脫水,容易造成便秘,變成腸胃不佳的惡性循環。中醫有說:「脾主肌肉,肝主生機」因此,小朋友腸胃問題,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發育和成長。除了以上述方法改變飲食習慣改善腸胃問題之外,林醫師亦提供兩款食療給大家參考。

兒童脾胃保健食療
陳皮米水(3 個月以上適用)
材料:米水適量、陳皮一角
造法:將飯煮成稀粥,隔去飯粒,在米水中方入一角陳皮,隔水蒸半小時即可。功效:陳皮芳香化濕,米水有健脾及治風寒之效,每星期可食 2 至 3 次。

雞內金穀芽麥芽薏米水(3 個月至 4 歲適用)
材料:雞內金(雞腎的外皮)3 錢、穀芽麥芽各 3 錢、陳皮一錢、神麴3錢、生熟薏米各 2 錢
造法:將所有材料加入 4 碗水,煲半小時,煲成 2 碗水份量之後即成。可分二次於開奶時使用;翻熱時隔水蒸熱即可。
功效:消積杜滯,健脾化濕,每星期可食用一次。
拆解小兒腸胃問題完全手冊林冠傑中醫
香港註冊中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身為爸爸的他除教學外亦有豐富的臨床診症經驗,對兒童保健有獨到心得。

Text: Sue Wai
Co-ordination: Sally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