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08.04.2017

沒有校舍的學校

在香港的12年免費教育制度下,「人人有書讀」在大家心目中彷彿是必然的事。但對患病、需留院治療的病童來說,他們也可以享有這個權利嗎?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的老師們,一直為病童帶來正規的學習機會。學生不論是身體還是其他方面的病患,老師都以有教無類的精神,讓患病學童可以在醫院上學,並在他們艱難的日子送上關懷,這就是實踐人道精神的其中一個例子。沒有校舍的學校不一樣的教育
70年代香港推行6年免費教育,但紅十字會相信每位孩子在任何環境下都應該有學習的權利,所以在1954年成立了醫院學校。時至今日,我們已在18間醫院設立了23個服務單位。我曾到過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探訪,其中一位學童住院近9年,他說很開心醫院學校能夠為他提供上課的機會。雖然出院無期,但醫院學校讓他可以有機會學習新知識,老師天天與他談新事物、關心他,令沉悶的醫院生活成為一件樂事。
沒有校舍的學校為了讓病童在康復出院後能跟上原校的課程,醫院學校的課程除貼近主流學校外,同時亦具校本特色。由於每間醫院只有幾位老師駐院,每位老師需要兼顧不同級別、不同科目,更要針對每位學生的性格、身體狀況和病情的變化編製不同的教材,往往比起一位常規學校的老師更要「周身刀」。

除了普通科或專科病房外,醫院學校亦在七所醫院設立專為照顧精神科病童的服務單位。老師們坦言,要教導精神病患的孩子是一個挑戰。這類病童容易情緒不穩,他們的傷口是肉眼看不見的,性格亦較固執,老師要加倍心思才能令他們專心學習。

我一直很敬佩醫院學校的老師。面對心理和工作上不同的挑戰,依然能肩負起教育使命,教育這群不一樣的學生,成為他們的朋友,甚至陪伴學生走過最後的日子。沒有校舍的學校工作的原動力
不說不知,很多醫院學校的老師原來都已效力多年,有的甚至剛畢業便加入醫院學校工作,直至退休才離職。其實這份工作絕不容易,面對傳染病高峰期,要如常回到醫院上課 ; 任教精神科的老師更要定期與醫護人員開會,共同研究全面的治療方案,就連安排一項課外活動亦比常規學校複雜。為何老師們仍要堅持呢?
沒有校舍的學校從醫院學校校長口中得知,老師中有曾在小時候住過醫院、接受過醫院學校服務的;亦有在加入時只視為一份工作,及後覺得別有意義。能夠見到病童在醫院的日子可以公平地接受教育、愉快學習,就是他們工作的原動力。

曾有一位家長和我分享,說孩子在醫院學校比平日返學更開心。小組教學讓學生可以和老師更互動,上課更有趣,亦感受到老師特別的關懷!聽到這些讚賞很受感動,但我依然希望每位病童可以早日康復,健健康康地返回校園、享受生活!

Text > 蘇婉嫻 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