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Celebrity13.09.2017

潮流教主 Michael Lau

[embedyt]https://youtu.be/GVWucowqfYk[/embedyt]

潮流,可以應用在時裝、美容、音樂、電影、飲食、旅遊、文化……
早在30歲前已被稱為「Figure教父」的Michael Lau(劉建文),是香港土生土長的當代街頭藝術家,多年來經常跨界合作,由香港至日本再到美國都有他的作品。
不少香港人都以這名「Figure教父」為榮,但叱吒多年的他卻認為自己仍未「成型」,更笑言擔心自己專頁的粉絲太少。當電視上的雜誌總編葉朗目空一切,這個現實中的「潮流教主」卻談笑風生。
耍酷耍大牌,的確早已不及時宜,老闆CEO如是,藝術家亦如是。

Like & Share
在「www」(互聯網)之世代,一個人或公司的專頁粉絲數目好像已反映了其成就,但其實網頁以外,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支持,又或者當事人從沒刻意經營過這些數字。「在這個大數據年代,like就代表你的成就,這一點得我覺得很慘,有時候見到自己的like會有一點傷感(註:其facebook page有約一萬多likes)。其實我有時也很在意這些數字,但同時又不太想接受,我會想,為何你有幾百萬個like,但我沒有呢?我是舊派的人,我不想主動去like人,亦不想呃like,我知道多些自拍就會呃到多些like,又或者你like人,人便會like你,但我又不想做這些事。」雖然感覺矛盾,但Michael Lau沒有想過要boost post或宣傳。「我仍然相信真實的世界,講人氣、做訪問,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事。」當人人都在乎手機的數據量多於通話時間,Michael Lau仍然喜歡親自和人接觸。「我的電話在過時過節也很少響,因為我很少用這些科技做交往,我比較喜歡見面。Social在藝術界或娛樂界中的確很重要,但我的工作不能吹噓,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作品支持,所以要勤力創作再加social才完美。」

Figure教父
被封為「Figure教父」的Michael Lau,無論在潮流界或藝術界都一直擔當領導的角色,但他卻表示,十多年來也沒有為這個稱呼而刻意經營。「當年明明只是廿幾歲,但可能樣子比較惡,所以被雜誌稱為『教父』,之後為了配合這個名,便特別留上鬍子(笑)。其實,我從來沒有刻意做過甚麼去keep知名度,因為我根本還未『成型』。在figure我可能已經算成名,但整個創作生涯卻未『成型』,我還在尋找自己的故事,希望可以努力keep著創作。」不少藝術家很怕接受訪問或面對鏡頭,但Michael Lau笑言自己不是藝術家,而是藝人,經過多年的訪問和面對鏡頭,他一直都在進化。「以前我不太懂表達,但我需要presentation,讓人知道我的作品,所以這些都是進步。我最怕的不是鏡頭,而是重複做同一件事,例如今次的展品,你要我做多一次,我會想死。另外,我不想停止創作,我想keep住工作,否則會很失落。」藝術家往往需要日以繼夜夜以繼人地創作,尤其處理大型雕塑時,更需要大量體力和腦力。我每星期都會運動,以踢波和boxing為主,有健康才可繼續工作。」

Text: Lam Wing Kee
Photo: Ray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