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railblazers04.05.2022

聽見傳承的感召,復興沒落的布料 ——Loom Loop 創辦人 Polly Ho

「『碌』 是一些平庸普通的事物,只要加以好好運用,就可以成為不凡而名貴的 『祿』。」

從一種即將失傳的面料,到一套登上國際時裝周的時尚服飾,本地時裝品牌碌祿(Loom Loop)的創辦人何善恒(Polly)在文化傳承的召喚下,以創意復興沒落的傳統,令被遺忘的美好登上時尚殿堂,以嶄新的姿態延續下去。

Text: Moli  Photos: 由受訪者提供

復興沒落的面料——莨紗綢 

說到「莨紗綢」這種布料,莫說有沒有親手觸踫過,大概你我亦未曾親耳聽聞過,然而這種大部分人聞所未聞的布料,卻是時裝設計師 Polly 與拍檔 Andy 共同創辦 Loom Loop 的起點。

「在一趟廣州旅行裡,我們獲得當地朋友邀請,參觀一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布料製作工場。」身為時裝設計師,二人固然對布料興趣盎然,誰料這次與傳統布料的邂逅,呼喚了一個品牌的誕生,「我們在工場內目睹了整個複雜的製作工序,而他們使用的特別布料稱為莨紗綢,一般人稱之為『香雲紗』,而我們廣東老一輩就稱它為『黑膠綢』。」莨紗綢是一種用薯莨的汁水對桑蠶絲織物塗層,再浸於含鐵量高的河泥裡,經太陽暴曬加工而成的紗綢製品,過程全由人手製作,所花費的人力之鉅絕非量產的紡織品可比。這種中國南部獨有的涼爽衣料在明清時期已出現,上兩代人必然熟知,卻因工藝繁複而隨時代沒落,「我們感覺到有股聲音,叫我們把這種傳統傳承下去,於是我們想到以這種莨紗綢為主骨幹,加入東西文化混合的元素去創作。也因為這種面料製作是純天然、零污染,所以亦將環保概念注入我們的品牌。」 在傳承的呼喚下,品牌 Loom Loop 應許而生。

 

以時裝演繹中國故事

香港是中西文化之地,加上二人曾於國外生活,親身感受到文化匯聚產生的矛盾與火花,促成了中西混合的時裝概念,「在國外生活時,各自其實更喜歡國外的文化,某程度上因為未知的領域就是比較新鮮,亦察覺到國外的同學對東方文化充滿好奇。所以剛開始時,希望將我們在國外所學到的融入自身中國文化。而且也察覺到,新一代香港人對傳統文化認識薄弱,就好像莨紗綢這種布料,如果沒有人傳承下去,很多既有的文化便會慢慢被遺忘。我們一方面需要創新,一方面亦都應該承傳以往文化的發展。」Loom Loop 的第一件中西文化合壁作品,是一條注入西方剪裁的茛紗綢旗袍,「當時申請進駐 PMQ(元創坊)需要交面試作品,我們便用上茛紗綢為布料,剪裁則用上西方比較特別的立體裁剪,令整套旗袍像扭轉了幾圈,而在縫合位便用上外露的西方金屬拉鍊為細節,下擺則設計成波浪形,而這個設計亦成為往後系列發展的一個方針。」

「我們每一季的服裝,其實都會有一個主題故事。」中國傳統故事乃 Polly 的設計靈感,《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牛郎織女,甚至廿四節氣的驚蟄等,均透過充滿奇幻元素的時裝演繹出來,衣裝上龍頭、雲霞、牡丹花等鮮艷奪目的圖案及紋樣,栩栩如生地道出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故事,「我們採用數碼印刷的工藝,把每個故事融入平面圖案之中,再印在面料上。未必人人能輕易體會到,但是品牌的初衷是將傳統的元素及故事分享給大眾。而我們亦會用上一些幽默手法去傳遞故事信息,希望成為香港人艱苦的生活中的一點滋潤。」

延續至國際舞台的時尚故事

以中國文化為觸發點、以香港為起點,二人帶著滿載故事的作品走遍半個地球,參與巴黎、紐約、倫敦、米蘭及東京等地的時裝周,將傳統文化及沒落的布料帶上世界大舞台,「參加各大時裝周,也算是作為一個服裝設計師的夢想,能夠代表香港參與其中,透過我們設計的衣服展示給各大時裝首都,讓他們看看香港時裝的風采,我們也感到非常感恩。」

走過全球矚目的時尚舞台,近年品牌又積極「走過界」,與不同界別的單位合作,令時尚更活靈活現地滲透大眾生活,「曾獲新加坡的六星級酒店垂青,邀請我們為員工設計制服,這次合作機會令我們歡喜若狂,但也感到戰戰兢兢,始終我們第一次跟這麼大規模的公司合作做設計。我們做起一批衣服後,飛到當地讓他們的同事穿著,辦了一場小型時裝預演給他們的股東及 CEO 看,大受讚賞。而在 2019 年尾,我們跟四川成都的一個鞋履品牌聯乘設計了一系列鞋子,把它帶去參加倫敦時裝周的發佈會時,更奪獎而回。」除了品牌之間的合作,

Polly 亦嘗試將時尚帶到社會各界,令工藝傳承的理念散播至每個角落,「之前又做過一條旗袍,要用上三千幾顆人手做的中國盤扣,我們與本地的庇護工場合作,讓他們能賺取一些收入,是個挺有意思的項目。跟不同界別合作,實在令我們眼界大開,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參與不同的跨界合作。」

夢想背後的貼地思維

80、90 年代曾是香港本土時裝發展得紅紅火火的時期,其後快時尚品牌進駐香港,加上租金問題等大環境因素,本地時尚在港人眼中漸漸失去位置。作為時裝設計師,除了要懂得在衣飾、比例及色彩方面找到平衡,也要懂得在創作與經營之間拿捏平衡,才能令品牌理念長存,「品牌在本土有零售,亦會參與海外的時裝發布,漸漸發現兩方面需要不同方向的發展。零售店舖需要一些飾品,例如小包包、耳環、頸鏈、絲巾等等,才可帶動銷售為客戶配襯一個 total look。也有一些客戶認同我們的概念,但又不想花費太多買一件服裝,便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錢購買一件小飾品。而在國外參展,服裝需要有強烈的時尚感,他們更專注服裝只是服裝,飾品就另外陳列於飾品展覽。」所以到了中後期,Polly 開發去參展的服裝純粹針對海外市場,而本身香港店舖的服裝就會針對本土市場的愛好。

除了掌握時裝秀與大眾市場的需求,兩年多的疫情亦促使品牌開拓網絡世界的市場,「現時我們正積極地準備線上平台的銷售,並且把之前一直想做的量身訂做,成為另外一種主要的銷售渠道。之前亦因為 Andy 曾經跟中國服裝訂制第一人——郭培老師有一個合作機會,當時已經想要參考這種營運模式。加上經營幾年下來,我們累積了一班粉絲,也有這種市場需求,相信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美感是一種生活素質

由「碌」走到「祿」,Polly 實踐了許多設計師的時尚夢想,而回溯一切的根源,之所以會感受到時尚與傳承的呼喚,大概源於小時候那「貪靚、貪玩」的童真,「五歲時已很喜愛一種玩意,就是跟姐姐在家中以薄薄的棉被包裹身體,嘗試弄出不同造型的包裹方法,有點像現時設計師的『3D draping』。 當然,那時還不知道何謂時裝設計師!」對童年的 Polly 來說這是個兒時玩意,對現時的她而言,「時裝」依然是一種享受,不同的是多了一份深層的意義,「『時裝』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生活日常,對美感的追求更是一種必然,但也不純粹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美;它可以是一種素質,就正如我們現在追求慢活,是相對於快時尚的另一種生活態度。只要慢慢、精心製作一件衣服,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治癒。雖然生活在一個很急促的城市,但只要擁有自己的節奏,也可以好好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