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著草要趁早!一張地圖教你本地走佬

你身邊有朋友經常說要逃出香港、移居外地嗎?其實「著草」不一定要搭車又搭船,只要了解香港的歷史故事,就會發現這個城市有很多藏身之所,讓你遠離大眾,無跡可尋。在香港回歸的第20個年頭,他們想開始做一個記錄,探索香港這一刻的模樣,在2017年沒有變的,2047年時還會在嗎?
香港不只是小漁村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香港的美麗蛻變:由小漁村變身成國際金融中心,又有人跟你說過香港亦是一個著草勝地嗎?「文化大革命時,俄國人、猶太人和中國人都紛紛逃走到香港,還有非洲難民、越南移民、斯洛登、孫中山、梁啟超等人都以香港作為逃跑路線的中途站或終點站,連張愛玲的小說裡都有主角逃到香港。我們覺得用著草這個概念來介紹香港很合適,既有趣又反映事實。」Sharon和Tiffany還計劃做一個「香港著草風雲榜」,細數香港的著草史。
著草要做足準備
每個星期,Sharon和Tiffany都會到一個地方考察。「每次考察,我們都會用著草的思維想像。如第一次考察,我們到了附近的和樂邨,和樂邨是第一代公屋,屋邨樓宇底層的露台是離開地面的,以防水和老鼠,所以當你著草時可躲藏在離地的空隙。當然我們深知這是不可行,但透過這個方式,大家就有興趣去了解香港這些地方。」除了躲藏的地方,著草地圖亦提供了特別的街市作補給點,還有購入高科技產品的地點,讓你避過訊號偵測。「地圖只印了地點,不會提供地址,因為只要在網上搜尋一下,資訊便一覽無遺。我們想大家用心查找和了解一下這些地方,而且要著草,當然不能告訴別人怎樣前往目的地!」透過這份地圖,Sharon和Tiffany都學習了很多關於香港的故事。

感謝那些人
當初Sharon和Tiffany開始做地圖時,是因為覺得他們和香港人都很頹,而做這張地圖的過程中,就讓他們看到曙光。「著草地圖帶給我們很多,因為在這裡聚集了一班同樣愛香港的人。像最近認識了一個男線人阿Paul,他是屯門的地膽,經常發掘屯門鮮為人知的地方,而且他讀建築,所以會跟我們解釋建築物的結構和故事,亦會分享他跟社區的關係。有一次他帶我們到了輕鐵路軌旁的草叢,由於無人除草,野草長成1米高,很適合匿藏。」Sharon和Tiffany很感激每個報料的朋友,還有每次考察時遇見的人。除了地膽,他們的大學教授都對他們很重要。「丁穎茵博士對我們很重要,她是我們大學時期的博物館學老師,讓我們認識到新的歷史觀,她很鼓勵我們去做這件事,縱使我們已畢業,她仍不斷給予我們意見和方向。」Sharon和Tiffany從來都不孤單,因為愛香港的大有人在。
遠距離的愛
「鍾意香港」和「掛住香港」,你會選擇哪一個?Sharon說很多人會選擇前者,不過她卻會選後者。沒有哪個答案比較好,只是「掛住」有種距離感,而Sharon和Tiffany於2014年一起到德國留學,嘗過遠距離觀望這個城市,「掛住」讓他們更能看清香港。「德國的保育工作做得很好,當地人很了解自己的國家,知道德國有那些好的地方。反觀香港,其實這個城市都有許多值得宣揚之處,但眾多香港人還未好好發掘,就喊著要移民了。」到過外國,Sharon和Tiffany都很想讓外國人知道香港是一個甚麼地方,「很多遊客免費地圖都充斥購物點和優惠劵,欠缺香港的特色。我們可選擇讓外國人知道天壇大佛和女人街,還是手工鹹魚醬和著草地圖。」他們最新推出了英文版地圖,讓外國人更容易了解香港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直至2047的記錄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正如他們的地圖所說,香港的變化速度比行駛中的紅van還要快,街道的面貌改變了,很多建築物都已被拆卸,這一刻還留下來的,是時候做個記錄。「著草通常是負面的事,不過我們想將正能量帶給大家,用著草的方法帶大家到富香港特色的地方。地圖會不斷更新,直至2047,記錄香港的轉變,看看20年還在的事,50年又會否不變。」第一版的廣東話版「香港著草地圖」是總覽,Sharon和Tiffany即將分章節推出地圖,包括匿藏篇、平安篇等,希望將更多歷史背景資料加入地圖。「著草是很危險的事,必須要祈求平安,而且香港人甚麼都拜一餐,像華富邨都有8000尊神像,所以才會構想平安篇。拜神亦是有些人的生活寄託,反映他們還心存信念。」著草地圖亦不旨在懷緬過去,而是希望大家對將來有盼望和信心,一起思考香港可以怎樣走下去。
Interviewee’s Profile
Tiffany Tam(左) & Sharon Ng(右)
.中學和大學同學兼工作伙伴
.視覺藝術學系畢業生
.愛香港
.2016年創辦「香港著草地圖」
.想做一份真正的本土地圖,記錄香港

香港著草地圖
Facebook:Jack Ciao
索取點:合舍、Common room

Text: Tiffany Fung Photo: Raymond Chan & Courtesy of Interview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