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Insight·Money13.06.2017

退休路上常犯錯誤

犯錯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過程,只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錯誤其實沒甚麼大不了。有說法指,一般人犯錯後會有兩種心態,一是封閉型,認為自己怎樣都做不好就算了,說穿了就是自暴自棄;第二種就是學習型,這類心態的人會認真檢視自己的錯處,避免日後再犯。

今次和大家分享三個作退休準備時常犯的錯誤,希望大家看過後有所啓發,不會像網絡潮語般被譏為「人類總要重複犯同樣的錯誤」!

錯誤一:退休生活太「大想頭」
我們常提醒大家在準備退休生活時,首先要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標,以便預計退休儲備。「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可謂耳熟能詳,惟不少人都將退休生活目標訂得過高,或想得太美好,例如想不斷出國旅遊,享受生活,又或者希望自己有幾層樓收租,休閒過退休生活等。

最實際是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若目標過高,愈感到吃力,當你不斷努力仍離目標甚遠時,很多人會選擇放棄。其實有人咸魚白菜便滿足,有人大魚大肉依然空虛,退休生活並不一定要太奢華。訂立一個可達、實際的退休目標,才能讓你在儲蓄路上走得更穩妥堅定,令安穩舒適的目標並不只流於空想。大家可運用網上退休儲備計算機等工具,幫你計算退休儲蓄額、每月儲蓄金額等,令你有個更貼近現實的預算。

錯誤二:忽略通脹
有些朋友認為儲蓄只需將錢放在銀行戶口,然而在現時低息環境中,銀行儲蓄這種理財功效已大大減少,連通脹也敵不過。當定存息口追不上通脹,長遠計資金購買力便不斷消耗。

我們常說退休是長遠準備,尤其年輕一族其實更有本錢承受風險較高的投資,以獲取更高回報,倒不如盡早善用理財工具,強積金特別自願性供款可以是理想選擇之一,因其在運作上極具彈性,供款人可以按自己心水選擇受託人,供款金額亦毋須與收入掛鈎,更可隨時提取或轉移權益,一步步輕鬆為自己建立更充足的退休儲備。大家越早開始,就愈能享受「複息效應」帶來「利疊利」的好處,有更長的時間讓本金及回報以複息滾存增值。

錯誤三:不按常理出牌
這裡說的「常理」是指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常聽到很多人問哪隻基金回報高、怎樣可以更快儲夠錢退休等。投資最好別人云亦云,因為每個人的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程度不同,切忌以為高風險就一定有高回報,將資金孤注一擲。年輕時或可「富貴險中求」,一來因為經濟壓力未算太重,二來因為尚有時間慢慢累積儲備,但臨近退休時就記緊要「穩中求勝」,以保本為主,逐步將風險降低。假如不按「常理」出牌,年輕時過份「保守」,年老時才覺儲備離目標甚遠而冒險投資,隨時弄巧反拙。

常聽說「心態決定命運」,於我來說「心態更決定退休」。退休對很多人年輕一族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事,有餘錢到底用來旅行、買名牌還是及早準備,為退休籌謀?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懂投資亦要懂得「避險」,以學習型心態面對錯誤,才能在通往理想退休生活的路上昂首闊步。

Q: 早前報道指強積金今年首季投資報捷,累計回報更是2012年來最好成績的第一季,是否代表我自己的強積金回報亦然?

A: 巿民當然關注強積金的投資表現,但報道指的是平均數,並不代表大家的回報都一樣。因為大家都有不同的投資組合,要知道自己真正的投資回報,最直接就是細閱受託人寄出的權益報表。
成員可根據報表,深入了解強積金在過去一年的供款及投資狀況,在報表中可留意賬戶資產增減摘要及自開立賬戶起計的益/損摘要,前者能反映出財政期內賬戶的賺蝕,而後者則代表成員自參與該計劃起計的盈虧,倘若發現數字顯示負數,就要提高警覺,不時作檢視。
除了大家關心的回報,報表還列載了在財政期賬戶內每個成分基金的單位交易詳情,包括每次交易的日期、扣除費用後用作投資的淨交易額、所有扣除的費用,以及期初和期末結餘等,令投資更一目了然,大家不妨以此為基礎檢討投資策略是否適宜。

Text:
馮裕祺從事金融服務業近二十年,現任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專責公司一切業務及營運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