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key words
心態決定命運 要做到Montiza口中的放下,說易行難,尤其處於資訊氾濫的年代,事業女性那種不進則退更明顯,誰能真正停下來休息。「對呀,就如過去三年經濟不景,壓力也不少。幸好家庭與宗教的支持,我學會以不同心態面對。我習慣每晚睡前都會對自己說『今天已經完了,開心的不開心的,通通都要放下。因為即使再在腦裡糾纏,對事情亦不會有改變』。然後第二天就帶著全新的心情再迎接挑戰。」 同一件事,處事心態不一就已差之毫釐。放下固執偏見之外,Montiza認為凡事不要標籤,也不要七嘴八舌的搶著先下定論,其實事情並不如想像般複雜,靜下來分析事件,並以簡單的方法應對,總能找到解決辦法。「香港人總是不習慣寧靜,又太習慣以嘴巴表達自己,但有時話說了出來不代表有實際用途,而這些說話正代表著你的腦袋、你的思想。禪修的其中一課,是要我們一星期不以說話溝通,40人一同靜默修行。我還記得最初一、兩次修行,即使人靜了下來,腦袋仍不斷轉呀轉,才發現自己裡面藏著很多不安聲音,很想要以嘴巴表達,根本無法平靜。後來慢慢學會將思緒沉澱,慢慢現享受腦袋清空了的平靜,沒有多餘說話要講,四周只淨下大自然的聲音,也就是所謂的無念。」 正是這種無念的純粹,影響著Montiza日常生活以至工作上的每個決定,從來沒有刻意安排,事業發展走得輕盈,卻不斷進步。「這一路走來都是緣份吧,最初當然沒想過要加入酒商,90年代機緣巧合下入了酒行,還做了一段很長時間。當然也沒想過輾轉之下會加入了水晶行列,也是一種緣份。」Montiza指,女生都愛美,最初當然也想過加入化妝品或時裝品牌,過一些花枝招展的生活。然而現在回看,他很慶幸自己選擇了留在水晶行業。「加入公司頭幾年,總覺得水晶很悶,做市場推廣也沒有甚麼空間發揮吧,那時偶爾也會想像做時裝的樂趣。然後慢慢才知道時裝品牌的推廣,概念甚或場地設計都要與總部一致,甚麼都由設計師預先定好了,做推廣的也只是執行指令,那才是最沒發揮空間的市場推廣。」
藝術領品牌走向生活化 所有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要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Lalique亦不例外。於一般人來說,Lalique就是水晶,這個對等關係幾近無懸念。Montiza覺得水晶正是品牌的根,要有穩固的根基,品牌才能作多元化發展。「若Rene Lalique活於這個時代,他絕對是位多才多藝,而且造詣高深的藝術家,他絕不只品牌始創人這麼簡單,由著重仔細工藝的珠寶、香水瓶,到大教堂裡的吊燈、雕塑、大型噴泉通通設計過。品牌今年創立130周年,由Rene Lalique設計的《豐收十美女》亦已誕生90周年。活於科技發達的世代,事事求快求新,很多產品的銷售期,可能僅得一季三數個月甚至更短,有多少產品能經得起一百年的洗禮?我不會說人們將Lalique定型為水晶是好是壞,那是我們的根,我覺得應該要多謝 Rene留下來的工藝遺產,更慶幸2008年時,瑞士上市公司買下了這個品牌,他們從頭細讀品牌歷史,幾年間將Lalique發展成擁有六大支柱的品牌,包括水晶、家具、珠寶、藝術品及酒店住宿。」 或許是浸淫多了,藝術在Montiza眼中愈來愈重要,年前,她更特意到北京中央美術院「藝術品鑑賞與市場、收藏管理」研究生課程。「不知是巧合還是甚麼了,第二年公司就宣布成立Lalique Art,要找藝術教授亦沒有難度,之後更與K11合辦活動,令品牌更貼地。」 在Montiza的領導下,Lalique的品牌推廣活動,概念總是天馬行空的,在強化悠久歷史背景的同時,更由品牌形象、產品設計、銷售網絡到業務推廣都注入藝術元素,希望以此回饋社會,亦令品牌更貼近生活。
蕭夢珊(Montiza Tornow Siu) Lalique亞洲區品牌推廣總監 90年代為加拿大酒商專責亞洲區免稅店業務發展及推廣。1997年任曼谷機場免稅店採購及營運總監,後被德國著名瓷器品牌Rosenthal邀請擔任亞太區業務及品牌管理,2001年加盟法國水晶品牌Lalique。工作以外,Montiza熱心公益,於佛教「秀峰禪院」及「中國當代藝術推廣中心」擔任義務董事及總監一職。 Text: Goosie Lam Photo: Ray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