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lblazers·@Work28.12.2022

前瞻視野發掘藝術潛力,為港引進《尋找足印•莫內》沉浸式藝術展—— 藝術品代理 Eleanor Chan

「做藝術的沒『錢途』!」從過去到現在,社會普遍認為做藝術文化難以糊口、有名無利,然而多年來從事藝術品代理的陳可欣(Eleanor)卻憑藉對藝術的堅持與前瞻性,親身打破大眾對藝術工作的刻板印象,印證藝術界的潛力與無限可能。

Text: Moli  Photos: Raymond Chan 

在從事藝術工作的道路上,老一輩的人,甚至時至今天這代人也經常丟出一句:「藝術能當飯吃嗎?」 殊不知藝術界工作何其廣闊,由藝廊、藝術拍賣營運、藝術品倉儲及運輸到策劃藝術展覽、品牌合作等等,到近年科技藝術與投資意識活絡,「藝術經濟」甚至成為全球經濟學研究的新區塊,可見藝術的可能性、發展潛力與「錢途」絕不容小覤。而早在藝術經濟廣受關注前,當藝術品代理及經銷的 Eleanor 便早已踏進這個藝術圈之中。

奇緣牽線下闖進藝術界

在大眾的刻板印象中,從事畫廊、藝術拍賣或銷售的人都是「習藝」出身、不問凡塵俗事的藝術家,然而眼前爽朗的 Eleanor 卻打破了我們狹隘的想像空間,讓人重新認識了藝術工作這回事,並重新感受到對藝術文化的熱心能勝過一切枷鎖,「我的入行經驗確實由零開始,跟大部分藝術從業者不太一樣。」回想當初踏進藝術界的經歷,Eleanor 並無藝術背景及學位,卻因緣際遇的踏上藝術之路,「父母都是生意人,從細就灌輸『藝術沒法賺錢』的觀念,但在加拿大讀大學時,我依然為著興趣副修了一些藝術文化的科目,更認識了新水墨藝術家何紀嵐。」儘管沒有主修藝術,卻似有奇緣牽線般將她拉到藝術領域,在何紀嵐父親——嶺南派大師何百里的介紹下,Eleanor 重遇舊同學中國書畫鑑定家傅蕾蕾,三人一拍即合,決意合辦藝術畫廊雅品藝社。

將藝術串聯市場與產業

本著一夥熱心闖進了藝術界,Eleanor 與兩位藝術家共同創立雅品藝社,全情投入藝術推廣、策展及藝術品買賣,成為當時中國內地和香港藝廊中的一股年青新力量,更為市場發掘不一樣的藝術品,令收藏家關注到為人忽略的藝術家。三人憑著獨到的藝術觸覺,成功舉辦多個令人難忘的展覽,例如為天生內斜視的法國當代藝術家 Isabelle Duret-Dujarric 舉辦畫展,展現她如何將極度自卑的內心世界揮灑成色彩濃烈、風格奔放的畫作;亦曾經為香港才子陶傑先生和李純恩先生舉行個人作品展,成為城中佳話。除了舉辦畫展,Eleanor 當年已極具前瞻性的引入「affordable art」的概念,並且與各大品牌合作舉辦藝術工作坊及鑑畫知識分享等,將藝術推至大眾化及生活化的領域,串聯了學術、市場及產業鏈。

在缺乏藝術背景下,Eleanor 憑藉過往 10 年的公關經驗在藝術界佔有獨特優勢,更親身打破了「藝術不賺錢」的說法,「過去的工作建立廣大的人脈,接觸到很多不同行業的朋友及媒體,有助將藝術推廣到更大眾化的層面,而不僅僅局限於藝術行內或藝術媒體。的而且確,我不太適合讀純粹藝術,卻能駕馭藝術行業的其他崗位,尤其是兩位拍擋都是藝術家,必須有人對於數字及生意有所觸覺才成事!事實上,從事藝術工作是可以賺錢的,去過拍賣會就更加令人大開眼界。」

2015年,Eleanor和何紀嵐先生因著傅女士的離世而結束藝廊,然而在多位藝術收藏家力邀下,她決意延續對藝術的熱誠,從事私人藝術代理工作,「原本是因為這兩位好友才開藝廊的,剩下兩人確是令人傷感,亦想過結束後不再從事藝術工作。感恩的是,不少客人都相信我的潛力與能力,鼓勵我繼續做下去。」目前她的藝術收藏客戶遍佈歐美和東南亞,活躍於高端藝術品市場,當中亦不乏國際機構和國際時尚品牌,「做私人買賣講求120%的信任,要別人信任你,必須投放大量心機去進行資料搜集與核實。」藝海無涯,時至今天Eleanor依然追隨不同大師鑽研古物鑑定、水墨書畫鑑賞,保持對藝術的初心,堅守做學問的專業態度。

新舊藝術價值並存

近年藝術市場發展迅速,藝術形態亦演變得更多元化,觀眾對於藝術欣賞不再停留於單向式的觀賞,而是進一步追求互動與體驗,當中自然不少得科技元素的融入,而 Eleanor 亦看準數碼藝術的潛力,今年與工作團隊 ChillHoYeah 成功帶來全城矚目的《尋找足印•莫內》沉浸式藝術展,分別透過投影技術及 VR 呈現 360 度的視聽體驗,帶領觀眾走進莫內當年作畫的現場,為觀眾帶來深刻細緻的體驗,「本身自己很熱愛傳統藝術,鍾情巧奪天工的手藝,但數碼藝術是未來的大方向,與其無視它,不如就去擁抱它!」她深信是次展覽呈現了新舊藝術媒體完美融合的力量,儘管沒法取代傳統藝術展的認受性及存在價值,但卻具有獨特意義,「要在一小時內了解莫內的一生、藝術風格及時代背景,還可以一次過欣賞 200 多幅畫作,在傳統的展覽固然難以做到。今次展覽吸引到大量小朋友及學生,可見這種形式能成為一種富教育性的藝術活動,讓大眾感受到藝術的趣味。當然,傳統的畫展表現的是畫作的質感與工藝,這是無可取代的。因此,我相信兩種展覽形式均有其存在價值。」

她期望《尋找足印•莫內》在香港取得成功後,能促進更多數碼藝術作品誕生,而她未來亦會積極支持更多高水平的數碼藝術項目,「先導者總會引來一定的批評,就像當年莫內創作《印象•日出》時,亦被當時的藝術權威批評畫作不入流。做藝術文化的需要向前看,儘管不知成功與否,也需要堅持下去。」是次展覽籌備歷時兩年,她坦言整個籌劃過程需要過關斬將,包括版權、成本及技術製作等,「要一次過取得莫內多幅作品的版權,同時要興建一座獨立建築物來展覽,整體成本價值不菲,行內人都驚訝我們如此勇敢!是次活動主要為了推廣藝術,而做藝術推廣真的出於一份心意。」入行多年,Eleanor 對藝術工作仍抱有不斷嘗試、孜孜不倦的熱誠,對她而言,欣賞創新的藝術品就如吸了一口清新空氣,讓她又能在藝術路上重新出發,發掘更多別人未發現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