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Most Successful Women18.07.2022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2022.華安雅|藝術是一場終身學習

在斯里蘭卡出生的 Suhanya Raffel(華安雅),年少時已懂隨心而活,憑藉對藝術及文化所抱持的熱愛,多年來一直走在藝術路上,為大眾打造最佳的藝術天地。重視教育的她亦致力將藝術館及博物館打造成讓人不斷學習的場所,為展覽賦予更深層次的人文價值。

Text: EK     Photos: Ricky Lo     Assisted by: Kelvin Sim, Alston Chan      Hair & makeup: Karen Yiu, Gloomy Kwok, Shelia Ko, Abbie Cheung, Tina Lee@makeupbees

華安雅在斯里蘭卡出生,她在14 歲隨家人移居澳洲悉尼生活,「離開斯里蘭卡之時,我已就讀高中,後來去了悉尼讀大學。」她可以說是來自醫生世家,她的家族裡多位長輩都是醫生,可以想像她從小到大都承受著成為醫生的期望,「希望子女能成為專業人士是亞洲家庭普遍的文化,但我決定要從事藝術工作。」

 

然而,她的母親是一位音樂家,並且鼓勵女兒好好學習和探索世界。「我的父母總是告訴我 : 你需要從事讓你感到滿意的工作。人生將會花很長的時間工作。」她的父母亦同時鼓勵她反思:「你可以透過工作為自己的人生、為社會付出甚麼?又帶來甚麼貢獻?那些工作必需可持續發展的,並且是有意義、有建樹的。」

移民他鄉奮發自信

「對我來說,從事藝術工作可算意料之内。我確實由衷地熱愛藝術。」在悉尼大學,華安雅最初攻讀藝術史,及後亦攻讀了博物館學(Museum Studies)。她一向都熱衷於校園博物館和畫廊,而在澳洲接受高等教育,是令她踏上藝術事業的重要第一步。70年代在悉尼大學藝術系裡,華安雅盡情學習,畢業後,她去了英國倫敦工作,在尚未有分館的泰特藝術館(Tate)當實習生。及後的十年,她繼續留在當地,為自己、為事業努力。

 

「我記得在Tate 當實習生時,曾為兩名英國著名雕刻藝術家Barbara Hepworth 及畫家Ben Nicholson 的作品存檔,該項目對Tate 美術館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這些著名的在地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令我明白所謂的根源所在。」華安雅極力渴望尋根,這亦是啟發她接受香港M+ 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作為一位亞洲人,了解到在香港,以至整個亞洲地區,並沒有一間像M+ 這樣國際化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展示本地藝術元素。」她不忘提到,縱使M+ 在全球疫情期間開幕,依然沒有失去其傳播當代視覺文化的意義。

處處生根的國際藝術人

有許多說話,從華安雅口中不徐不疾地說出來,份外有說服力。不說不知,她的名字Suhanya,在斯里蘭卡文字中的意思是「女性特有的」(womanly)。人如其名,華安雅的確如此,不單在於外表神態,還有她溫柔而具力量的說話能力。她對藝術及文化所抱持的熱愛,讓她能勝任藝術策展的崗位,更能成為博物館的館長。

 

早於1984 年起,華安雅就開始從事策展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策展經驗,同時亦是一位具備多年管理藏品和展覽、研究及節目統籌經驗的知名博物館專家。她於2002 年至2012 年期間,曾任職於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從2016 年起,華安雅加盟西九管理團隊。

談及需要離開澳洲移居香港出任M+ 的職位,華安雅跟家人的決定一致嗎?「我的丈夫及兩個兒子都很支持我,加上兒子已長大成人,擁有他們的自主想法,盼望到其他地方繼續學業研究或工作,而丈夫的充分支持及陪伴,使我感到非常幸運。」其實華安雅早於90 年代已經常到中國內地、香港及其他亞太地區考察,所以她對香港也甚為熟悉。華安雅的丈夫Michael Snelling 曾擔任悉尼國家藝術學院的院長,亦同樣熱愛藝術。

 

「我跟丈夫一直互相支持,算得上是戰友。我們一向喜歡早起,在清晨聊天、交流日常,亦可以為對方的生活作出支持。」華安雅曾經在擁有大量亞洲人口的悉尼建立並策劃過「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02–2012),因此對於中國內地及香港本土藝術家並不陌生,甚至還與很多亞洲藝術家合作過,加上她具備博物館管理經驗,實爲藝術界的瑰寶。

 

至於今年榮獲《旭茉 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她表示非常榮幸:「我會一直保持謙遜以答謝各界的認可,亦盼望自己可以成為同事及戰友們的其中一個榜樣。我們的團隊約有200 人,他們都很努力工作。我知道自己的責任所在,獲獎令我更加感激團隊的付出。」

 

「女性應忠於自己內心的想法,跟隨自己的熱情而行,終身追求及學習知識。」

女性應隨內心而行

華安雅是個穩重卻滿載活力的女子,她熱愛生活及學習,「博物館之於大眾的價值,是作爲一個終生學習的場所。教育對人類、尤其女性來説十分重要,持續學習絕對是無比珍貴的事。」對於年輕女性,她的忠告是:「忠於自己內心的想法,跟隨自己的熱情而行,須終身追求及虛心學習。因為學海無涯,人要奮力追尋知識,不要守株待兔,還要以行動將知識實現。若找到值得你學習的對象,別具裨益。」華安雅視悉尼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Virginia Spate 為典範,「她就是我的模範,在她身上,我看到女學者同時作爲優秀策展人的可能性,她啟發了我,令我獲益良多。」

小兒子的啟發

有趣的是華安雅不單擁有比她年長的學習對象,還有經常啟發她的小模範,「我的小兒子經常啓發著我。記得他小時候,有一次將至愛的玩具車送給我,他的慷慨及愛心,我至今仍牢記於心。」華安雅更帶同該輛玩具車來到了香港,時刻在生活中提醒她「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今日,她的2 個兒子分別已經30 歲及28 歲,無需再操心。

 

看起來仍非常年輕的華安雅,笑說自己保持年輕的關鍵,關乎內心的能量。現在令她在工作中感到愉快的,就是在每天博物館準備迎接訪客之前及開放期間,遊走於場內,觀察訪客的動態、各個部門的工作,「記得在M+ 開幕的首月,一位訪客形容M+ 的成立是相當重大,好比香港國際機場開幕!那一刻,我真的很快樂。」

華安雅於去年 11 月 11 日M+ 開幕傳媒預覽時致詞。
今年6 月8 日,華安雅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導演許鞍華及其他嘉賓出席M+ 戲院開幕日的首映。(Courtesy of M+, Hong Kong)

【簡介】

獲選為「亞洲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華安雅一直致力於藝術,她曾擔任悉尼新南威爾士藝術博物館的副館長、布里斯本的昆士蘭藝術博物館與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策展副總監等多個職位,及後於2016 年加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出任亞洲首間世界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 的行政總監,更於2019 年獲委任成M+ 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