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Most Successful Women·Business Women30.05.2022

藝文新浪潮 Connie Lam 林淑儀

疫情緩和,我們的生活漸漸回復正常。今年正值香港藝術中心踏入 45 周年, 一連串線上及線下活動亦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而陸續推出。

今期〈MSW Chatroom〉邀請了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Connie), 大談今年藝術中心的發展大計及重點活動,當中包括近期熱議的 NFT 和「元宇宙」浪潮, 也分享她服務本地藝術及文化界逾二十年的點滴。

Text: Benni Ho        Photo: Raymond Chan

J: Jessica Ng           C: Connie Lam

J: 今年是香港藝術中心 45 周年,計劃中有哪些展覽、活動是你推薦大家參加及觀賞呢?

C: 我們知道藝術某程度上是予人舒適安心的感覺,今年年初疫情持續之時,在藝術中心地下大堂通道的 atrium 安排了漫畫 展覽,這個位置雖然不是展覽場地,但公眾人士經過的時候 都可以有些作品可以欣賞。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相信很 多藝術迷都蠢蠢欲動,這個五月將會有很多活動推出,線上 及線下同步進行,包括講座、展覽,還有一些小劇場的節目 出現。Art Centre 是一個多元化的藝術中心,除了在這裡舉 行的活動之外,也會在藝術中心的周邊發生,這樣會更有趣 味,以滿足現時觀眾非常廣泛的口味。至於今年我們的重點 項目,就是展示香港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藝術家陳福善先生, 當中有一項於線上舉行的親子繪畫工作坊,就是以陳福善的 《海底世界》為主題。其實疫情期間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 因長時間留在家中而出現情緒問題,所以構思了這個必須由 家長陪伴小朋友一同參與的藝術活動,目的是希望透過小朋 友的創作意念及色彩運用等,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 界。而這個線上活動仍然繼續舉行,每次只會安排六對家長 及小朋友參與其中,所以工作坊的互動性很高。

Most Successful Women_connie lam

心態決定命運

J: 可以分享更多關於陳福善先生的背景和藝術風格嗎?

C: 1904年巴拿馬出生的他,五歲就來到香港,並未受過藝術教 育,也從未出國。後來他報讀了英國的函授課程,即是現代 的 online learning,加上自學和閱讀雜誌而成為畫家。陳福善 英文不錯,因為他曾經在一間律師樓當文職,華人世界和西 方世界都有很多朋友,也協助建立畫會,也有很多人會看他 的畫作。七十年代,當陳福善薄有名氣之時,曾於大會堂的 藝術博物館擔任顧問,當時藝術博物館會舉辦比賽,得獎作 品會在雙年展中展出。陳福善將他早年的一幅風格寫實的水彩畫參賽,最終沒有被選中參展,但他並未因此而感到氣餒。 當時西方流行 Modern Art,陳福善決定轉型,變成現在藝術 中心展出的魔幻畫風。當他到了困境,沒覺得這是問題,願 意去試;也沒有因為已經年近七十歲,認為自己仍然可以突 破,這心態是非常重要。我們除了進行這位已故本土藝術家 的展覽,正在裝修的藝術中心四樓,將會有一個房間重組他 的工作室原面貌。特別的是,他的家和工作室距離藝術中心 只是十分鐘步程,所以他和灣仔都很有淵源,也承接了藝術 中心 40 周年《灣仔文法 : 過去、現在、未來式》的旗艦展覽。

J: 其實這段時間,我的小朋友都有參與一些線上的繪畫活動, 起初都對這種新方式抱有懷疑,但孩子的應適能力是超乎想 像地高,藝術也讓他們的生命增添很多色彩和層次。

C: 是的!這樣也解釋了藝術中心選擇陳福善這位藝術家的初心。 對於認識香港藝術歷史及未來發展,小朋友的角色很重要,而陳福善所用的顏色是很特別和色彩繽紛,我們發現到小朋 友特別受到他作品的色彩吸引。很重要的是,藝術能夠令人 心底裡的情緒用另一種方法表達,特別是疫情期間不能外出, 縱然被困在固定的空間,但是思想、創意是可以突破框架, 自由創作是我們最希望達到的事情。藝術中心的定位是多元 化及前衛,後者就是要多嘗試新事物,所以大家之前經常提 及的 AR、VR,我們很早已經開始做,而近期大熱的 NFT, 我們也將會推出相關項目,Art & Technology 是我們一直都 在做的事。有趣的是,科技與藝術是可以融入生活的,並不 是一件放在展館只供觀賞的作品,舉例去年一件由荷蘭來參 展的人工智能藝術作品,是可以為來賓製造個人化香水,吸 引很多人參與,也引來很大的迴響,「藝術生活化」也是藝術 中心一直很想做到的事。

陳福善
陳福善後期的作品多以魚為主題,因為他居住之處與灣仔漁市場非常接近。

藝術、科技與人性的平衡

J: 剛才妳提及到 NFT,對妳們推廣藝術方面帶來了甚麼機會呢?

C: 對於擅長插畫、動畫、漫畫,甚或是音樂的藝術家,他們是 比較容易進入 NFT 的領域。現在我認為 NFT 的成熟度仍在 不斷發展,這會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推廣工具。最近經常聽到 某某推出了 NFT,有沒有人收集是另一回事,但藝術家和 其他科技單位的合作就會帶來很多話題和曝光,這對年青藝 術家特別有幫助。藝術中心推廣 Art & Technology 和 Media Art 都有一段很長時間,我們這個月亦將舉辦一個從藝術文化 角度出發的元宇宙網上講座,因為我們知道如果要令這事件 更加成熟,必須有高科技和更多人配合。其實我是一個以視 覺為先的人,譬如我跟妳傾談的時候,腦海中會呈現一個影 像,元宇宙就好像將它投入到另一個世界之中。這個講座的重點,是如何透過元宇宙幫助自己提升創意;Gaming 以外, 元宇宙為藝術家帶來甚麼前瞻性?以我所知,外國已經有藝 術家在元宇宙開設虛擬畫廊了。

J:藝術中心有沒有打算創立自己的元宇宙?

C:首先我們要在元宇宙裡「買地」,哈哈!所以我們也正在洽談 一些合作方案,希望在元宇宙世界做一些工作坊。當然我們 也要取得一些平衡,人性也是很重要,大家或者會留意到一 些報告,指出科技取代了不少人類的工作。唯獨創意,是不 能被取代的,因此藝術中心同時要做 Art & Technology 的事, 也要做和觀眾有接觸面的事,兩者必須好好平衡。

動漫基地
「動漫基地」是 Connie 非常滿意的大型項目,曾經與法國羅浮宮合作,並成
功將香港動漫推廣至外國。

J: 疫情這段時間,尤其今年是藝術中心成立 45 周年,妳和團隊 如何籌劃連串活動?當中遇到甚麼困難 ?

C: 最大問題是我們無法常常見面,科技的好處就是可以將我們拉 近,開會的次數比疫情前更多,跟外國的聯繫反而更多,本來以為會面對很大困難,但實際上又不是這樣,很多工作都是科 技可以幫忙。唯一限制是與人性相關,始終華人社會,吃一頓 飯來見面是很重要,當中會有 personal touch,關係的建立並 不會這麼目標為本。另一方面,疫情下尋求 funding 也不容易, 很感恩有些 project 因為之前有合作經驗,即使以網上形式洽談 都能夠促成。由前年疫情一開始就預見情緒波動、心理壓力是 其中一項挑戰,所以 2020 年就有關於 well being 的項目,今 年亦會推出 Art & Nature 的項目,一如以往希望幫助大家遠離 焦慮。而在第五波疫情最高峰的時候,即使我們輪流上班,也 有同事不幸感染,因此要執行更嚴謹的安全措施,也要搜羅抗 疫物資,很感謝得到有不少朋友幫助,也體會到人性的美善。

J: 在香港藝術中心 45 年的歷史中,妳參與了當中逾一半的 25 年,香港藝術中心對妳而言有著怎樣的意義 ?

C: 這是很感恩的事,由未加入藝術中心工作,我已經在這裡享 受了很多第一次體驗,包括在這裡體驗藝術氣息,讀大學時 來這裡當實習生。我是非常鼓勵大學生做實習,因為可能會 遇到自己的興趣或者未來工作的方向,而我就是在這裡遇上 藝術,由實習到畢業後加入藝術中心工作,是一個美妙的旅 程。我本身是個不能「悶」的人,在這裡做過不同崗位,除 了 Fine Art 也修讀了比較文學,後者是包含電影文化,所以 早期曾經參與推廣獨立電影的工作。想說的是,現在的「韓 流」其實藝術中心和我都有份的,當年一齣韓國電影《八月照 相館》就是我負責宣傳,電影的官方原裝海報並不是香港的版 本,因為我覺得前者並不適合香港人口味,我就跟韓國方面 提議換相,最終這張海報吸引很多人看戲,《八月照相館》在 藝術中心上映了三個月,也令我更有信心去推廣亞洲獨立電 影,這是一件很好玩的工作。我當年的上司,也給我很多試 新事物的機會,現在我的團隊都一樣可以,其中就是「動漫基 地」。當年「動漫基地」最初只是一個展覽,到後來和團隊商議 要一個實質地方,因為推動一件事要有不停步的 momentum,「動漫基地」有五年時間在灣仔設立,現在在藝術中心繼續做, 亦成功將香港漫畫帶到外國,給自己、團隊和藝術家帶來非 常大的滿足感,真正做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科技取代了不少人類的工作;唯獨創意,是不能被取代。
— Connie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