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Most Successful Women·Business Women11.02.2022

逆境「創」新天 文慧妍‧梁淑儀

疫情下各行各業面臨重重困境,社福界亦不能倖免,當中安老服務更成為「重災區」。早前我們與兩位社企掌舵人兼「《旭茉 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得主 —— 「鑽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淑儀 Doris 及 The Project Futurus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文慧妍 Queenie 共聚, 探討如何運用創意提升服務及可持續性,讓長者活得更快樂、更有尊嚴。

Text: Benni Ho   Coordination: Vincent Cheung   Photo: Raymond Chan   Special Thanks: The Project Futurus for the wonderful venue 

J:Jessica Ng   D:Doris Leung   Q:Queenie Man  

J:香港現時疫情頗為嚴峻,對香港的社福界帶來甚麼衝擊?中國人有句說話:「有危便有機」,妳們以怎樣的態度和策略去應對面前的挑戰?

D:我做了「鑽的」這麼久,一直強調 “mobility”,要把長者帶入社區。我們本來有一連串計劃帶他們出去娛樂,也準備跟一些 商場傾好舉辦一個跨年代音樂會「Good Night Club」,但因為疫情再爆發而擱置。但我不甘心被叫停,就想到將活動暫時轉為虛擬形式舉行,到放寛時再回復出常。現在音樂會將於一間今年三月啟用的日間護理中心舉行,中心一到晚上就會變成「Good Night Club」,邀請長者唱歌、年輕一輩負責音樂部分,目的是將長者帶回主流。同時間,「鑽的」義工會到不同的安老院舍、甚至親身到長者家中,擔任網絡技術支援,播放這個音樂會給他們欣賞。我們現正跟 ViuTV 傾談合作,邀請旗下藝人幫忙宣傳,「鑽的」的車身廣告有機會見到他們。

構思「Good Night Club」時除了音樂會本身,我也邀請一位言語治療師朋友,教長者讀一些時下年青人的流行用語,如「ERROR」、「MIRROR」等,讓他們融入其中;最後就是點唱環節,身邊有不少朋友到了外國而父母仍留在香港,希望可以透過點唱紓解掛念之情。雖然這間中心只能容納最多 20 位現場觀眾,期望未來可找到更大的場地去做。

「鑽的」副線品牌「輕‧盈‧鑽的」的基本規格與普通的士相同,燃料費低可減輕營運成本,用戶可用更相宜的車費使用接載服務;平時也可按咪錶收費接載一般街客,運作模式與「鑽的」稍有不同。

讓長者重拾快樂回憶

Q:今年 Omicron 的爆發令社福界有點措手不及,雖然大家都有所準備,但都令大家的聯繫突然斷開,家人不能探望院舍的老人家,就連院舍內的一些比較大型的群體活動都可能要暫停。還記得之前疫情最嚴竣的時期,社工只能做一對一的服務。近日正在修習一項名為「伊甸園」的哲學,當踏入老齡時會面對三個困難:第一是「孤獨」、第二是「無助」、第三是「納悶」,疫情令這三個困境變得更加明顯。疫情期間我們申請了一項社創基金,舉辦 21 場「流動五感大茶樓」活動。眾所周知,飲茶對老人家來說除了滿足食慾之外,更加是一項重要的社交活動。疫情令他們不能去茶樓,就等於年青人不能玩 Facebook、IG。活動本身是模擬一間茶樓的環境,我們就打扮成茶樓員工,也準備了包括點心車、蒸籠等各式道具,食物方面就有軟餐和茶樓買來的點心。因為當中不少老人家都有腦退化症,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進食讓他們重拾飲茶的開心回憶,雖然活動後可能會忘記,但那一刻他們會感到快樂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往後我們都希望構思更多有創意的活動,讓長者感到開心之餘,也可減輕前線院舍員工的壓力。

農曆新年臨近,The Project Futurus 為有特別進食需要的老人家設計了多款賀年「軟餐」,包括蛋卷、各式糕點等,讓他們都可以在新一年都可以大飽口福,共同享受新年的熱鬧氣氛。

J:Doris 妳的「鑽的」車隊去年成立十周年,完成這項里程碑後,有甚麼難忘的事想分享?未來「鑽的」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

D:這十年最想分享的點滴是自己的健康,當發現身體出現問題、與死亡很接近的體會,讓我得到最大的學習,這是求學時期到踏入社會工作從未想過會有這份經歷。我們做社企這麼多年都是為人付出,慢慢忘記自己的重要,所以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作為一位康復者,無論是「鑽的」還是個人,我跟同事說不能為了工作而犧牲自己的健康。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受到人性光輝,因為在我患病期間,我的一班「鑽的」司機很擔心我,但又不敢來煩我,繼續很努力工作,一起經歷了很多高低起跌。接受化療期間偶爾見到「鑽的」司機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就會不斷鼓勵自己要盡快康復歸隊。

至於康復後的最大體會,就是我個人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公司的運作及可持續性,去年曾一度懷疑舊病復發,最後是虛驚一場,所以我必須找到繼任者。今年公司將會舉辦「鑽的學院」,首要任務是找下一代「鑽的」司機,因為過去十年都是同一批司機,他們再過幾年都開始退休。我希望新一代的「鑽的」司機是有熱誠的年青人,就算 part-time 都歡迎,日間做「鑽的」夜晚做 YouTuber 都沒問題;我們也會資助新人考取的士駕駛執照。另一方面,「鑽的學院」還要培訓新一代的「Doris」,十年、十五年或二十年後就會將「鑽的」交到他們手上。

J:這方面 Queenie 暫時應該不需要考慮吧!然而營運一間企業,不論性質如何,尋求繼任人選都是必須計劃的事,其實二、三十年可以很快就過去。其實撇除個人健康因素,早一點打算是沒有問題,這並不代表是明天就會發生的事,只是有更多人與妳一起去籌劃,其實是一件好事。

D:絕對是!時機方面也很好,我也找了 Generation Hong Kong 合作,這間由麥肯錫創立的 NGO 觀察到全球都出現「有人無工做、有工無人做」的狀況,他們的角色是尋找到一些需要人材的行業,再去培訓他們入行,而安老行業這幾年間成功培訓五、六十人加入,全都是有心人,也順利分派到不同的社福機構服務。現在安老行業正不斷年青化,不再是只有伯伯和嬸嬸去做。同樣地,「鑽的」正是需要這一股年青力量,正如 Queenie 和她的同事都很年青和充滿熱誠。

Doris 向 Jessica 細心講解如何將輪椅使用者移送到「輕‧盈‧鑽的」的車廂裡。

KPI 以外的社會價值

J:記得之前和 Queenie 傾談,知道妳公司有一個「九年計劃」推行,現時計劃的進度滿意嗎?

Q:回想訂立「九年計劃」之時正值疫情初期,心裡有一股強大力量,想去鋪好未來發展的道路,不單是 Doris 剛才所說「繼承」的重要性外,如何具備可持續性也是非常重要。要營運一間社企並不簡單,我從前由顧問行業轉職做社企,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以前我們關注公司的 KPI 和商業成就;現在我們更要考慮能否做到 social impact 或有 social value,這並非取決於活動的多少,而是能否幫助到受眾。很同意 Doris 所講我們都很想幫人,我做長者服務最大的回報是令老人家感到快樂,見到他們活動後笑住走,或者再見面時記得我是「大茶樓」的知客「文文」,然後會和我說:「祝你生意興隆!」、「幾時再 開多一場大茶樓?」,又會讚我們穿的旗袍好靚,大家都會好開心!

J:妳說過 2036 年是香港人口老化的高峰期,社福界應如何做好準備呢?

Q:過去這一年疫情給我們很大的靈感,就是要不斷求變,我們常說 2036 年是人口老化高峰期,看似遙遠但其實很快就到,但香港社會是否可以做好準備,去迎接人口急促老齡化的情況呢?香港面對生育率下降、大灣區人口流動等因素,長者未來的生活質素如何?如何定義好的生活質素?實在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社福界如何在安老行業有更多的創新,並聚焦於一班老人家身上。我們的「九年計劃」現在都跟著疫情不停變化、不停創新,未來我們想做更多教育方面的工作,現在很多 generation gap 都是來自不理解,或溝通不足,所以我們希望到更多的中、小及大學,以有趣的、冷知識的手法,令他們去理解長者的生活,以達至共融的目標,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在同一空間和諧地生活。

另外,我好想再做更多社區服務 community service,例如今次很成功的「大茶樓」,見到很多老人家都笑住走,滿足感非常大!最後亦希望可以進行更多倡議工作,讓大眾知道 踏入老年都可以很典雅、優美,甚至前衛,並不是以前那麼刻板和保守。最近時尚界都開始流行銀髮模特兒,亦有化妝品牌找她們拍廣告。其實所有人都會變老,這是否代表會很差呢?昨天看到一個 quote — “Getting older is inevitable, aging and deterioration are optional.”,正好說明長者面對老齡化的心態,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所以教育和倡議在未來會更加重要,我們也希望循著這個方向發展。

置身於 The Project Futurus 的工作室內,Queenie 與 Jessica 分享香港安老服務的現況及未來發展。

J:Queenie 所說的倡議,我也有著相同的體會。近日我透過視像開政協會議,今年的提案就是「養老」,某程度上是因為認識了妳。之前剛剛和外婆慶祝百歲生日,但其實她去年因為肺積水入院三星期,當時我們都感到惶恐,又不能入院探望和照顧她……想說的是我們大多是身邊的老人家遇到問題,才會去想到安老是一件切身的事。不單止是香港,其實全世界都面對同樣問題。

D:是的,最近我聽收音機廣橎,關於日本一所入面住了很多年邁婆婆的女子監獄,她們都視將監獄為安老院而不願離開……因為她們出獄後大多不能跟子女溝通,加上生活拮据, 在獄中反而更安全以及有社交生活……

自小培養同理心

J:其實很多社會現象,包括人口老化問題在內,我們都是觀察得到的,但改善的步伐有需要再加快,早一點正視和做好準備。其實妳們兩位都不約而同也認為「鑽的」和 The Project Futurus 的未來發展,都需要注入年輕力量。

Q:Jessica 剛才提到政府的角色,是推行或改變政策,鼓勵商業及社企做牽頭去做更多創新的事,另外透過福利制度照顧基層市民。至於教育就是由從小培養同理心、責任心,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但灌輸的內容和方式必須呼應現代的年青人文化,從前死板、老土的一套,他們絕對是聽不入耳的。平時我們入學校和同學分享的時候,我叫大家寫下一些關於老年化的形容詞,答案很多時候都是很負面的,例如「負擔」、「海嘯」、「無用」,我們看到很多的誤解。透過教育,可讓他們知道老年化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包括身邊的家人,只是大家應該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聯合國之前舉辦了一個反年齡歧視活動,其實年齡歧視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年青人都會面對,也有長輩質疑我有沒有能力去營運一間公司;年紀大的人則會面對就業和職場上的歧視問題,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教育和倡議,去打破年齡歧視,一起共享社會資源。除了教育和吸引年青人入行,The Project Futurus 最近亦和 Generation Hong Kong 合作,培訓本身不是做安老服務的入行,期望以他們本身的技能令安老服務業增值。其實這行業甚麼人都歡迎加入,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位照顧者,至少會有照顧家人的經驗,我們希望可以集合大家的力量,向著 positive aging 的理念進發。

經濟誘因能起關鍵作用

D:Jessica 談到政策時帶出了一個重點 —— 經濟誘因。其實每一個行業都要關注將來的客路,做物流也好、客戶服務,或什麼行業都好,將來都一定會接觸到這班五、六十歲的客戶群。假如政府政策能夠清晰地告訴各行各業知道,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要 aging-friendly的元素,否則就會流失這班「銀髮族」客戶群。當政府支持、又具有經濟潛力,生意人自然願意投資,就業職位也隨之而增加,當大家都知道安老服務業有前景,自然能夠吸引年青新血加入。我們這些有心做社福工作的人,現時外間的仍是覺得:「你服務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到底關我什麼事?」如果這件事關乎到你的飯碗時,就不再只是做慈善這麼簡單。

Q:我很認同 Doris 的看法,很多人都未理解社企為社會帶來什麼價值,很多時候大家都將社企等同於慈善機構,其實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持份者,各自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而社企的角色,是可以觀察的到現時社會服務的潛在的發展空間,而基於這個空間,希望能夠建構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然後再回饋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倡的 business for good。The Project Futurus 的團隊現時雖然只有四、五人,但大家都很有心去做服務,所以好希望大眾都看見我們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