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Business Women14.03.2016

The New Vibe In Tradition 讓傳統再生

繡花鞋對我們來說,或者是民初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道具,但對年紀輕輕的Miru來說,這雙看似簡單的鞋背後代表了她的家族──自爺爺那代開始,一間繡花鞋店養活了三代人。今天,當傳統工業逐漸息微,Miru卻以她澎湃的活力創意,為祖業注入新能量。

The New Vibe In Tradition 讓傳統再生關於這間老店,或者你也會略有印象,前身是瑟縮彌敦道一棟大廈地下樓梯底的小店,是Miru的爺爺在1958年開設。取名先達商店,背後也沒有甚麼含義,「祖父之所以會賣鏽花鞋是因為當年認識了一批師傅,他們沒有設計的概念,只是將一些鞋款不斷複製和出售。」事實上當年的店更是間雜貨士多,為迎合彌敦道上絡繹不絕的遊人,店內同時會賣行李箱、雨傘、購物袋。
爸爸是店舖的第二任主理人,於2005年爺爺過身後正式接手。本來從事廣告行業,他率先將變革思維套入店內,著力改良款式和耐用度,例如加入厚鞋墊,換上防滑鞋底,令用家穿著時倍感舒適,鞏固了繡花鞋專門店的基礎。2011年店舖迫遷至佐敦一個小商場內,揭開家族生意的新一章。

年輕的掌舵人

從小到大,繡花鞋的祖業一直是Miru的日常部份。小時她是爺爺的產品測試員,放學後便回店客串看舖,上中學後閒時替爸爸設計海報名片、為產品拍照。數年前畢業於理大設計學府,即使往外闖也理應有不錯的前景,但她最後卻選擇「回家」。「我的畢業報告是以祖業為研究主題,內容從產品設計以至店舖發展都有周詳計劃。雖然只是功課,但我很想付諸實行當中主意,就算父母沒特別要求,我也毫無懸念和掙扎決定回店幫忙。」就這樣,小妮子成為了老店的第三代傳人。
相比爸爸的管理作風,Miru坦言上一輩做生意的取態較保守,認為只須按本子辦好份內事;懷著年輕的膽色,她追求的是更大突破──引入西方營運品牌的概念,令小店逐漸轉化成品牌。同時她積極採用時下流行的營商模式,不論傳媒訪問、社交媒體宣傳、抑或周末市集,統統踴躍參與。產品方面,她在原本繡花鞋的傳統圖案之上開發可愛逗趣的動物設計;鞋頭亦由舊式的圓鈍,改以時尚的西方芭蕾舞鞋頭,又加入高跟鞋款,一洗傳統的老氣,更成功開拓年輕日本遊客的市場。
The New Vibe In Tradition 讓傳統再生創意解決傳統行業問題

這幾年間,Miru逐步按當日功課寫下的藍圖實踐,其中一項最想做到、惟起步時機會渺茫的是開設刺繡和造鞋工作坊工作坊,她笑說:「你看我們的店面積這麼小,哪有可能可以舉辦興趣班?」因緣交際下,幸得外界機構邀請,解決場地問題,才成功辦了首場工作坊。開工作坊的最初念頭是為宣揚保存手造繡花鞋的工藝,亦滿足現時坊間流行DIY的偏好,沒想到學員的熱烈反應會啟發她萌生成立設計團體的想法。「工作坊的學員由20來歲到40不等,他們鍾情手作,其中一些設計更很有創意,例如取材自水果或是梵谷的《星空》。我決定在工作坊中招募表現優秀的學員進設計團隊,他們可以幫忙製作店內現有的設計,亦可選擇自由創作自家設計,放於店內寄賣,他們的設計可是很受歡迎,經常迅速賣光!」
短短日子間,團隊已有約20人,另有兼職幫忙。如此一來,學員在上過工作坊後也有渠道延續興趣,對Miru來說,更為重要的是這批新血可以解決工藝行業青黃不接的嚴峻問題,繼續秉持「香港製造」的傳統。「從前跟爺爺合作的師傅年紀開始老邁,多是退休了,就算我自己落手做,也只可以維持有限產量。因為全人手造和工序繁複的關係,現時每月我們只能有百多對鞋的產量,供不應求,因此近年我較專注發展工作坊,由興趣主導,希望從中發掘有能力的有心人。」
「當下我希望店內的人手可以穩定發展,設計團隊可以更成熟。也有去中學做workshop,希望有多些人會認識到繡花鞋。我都想有多些銷售據點。對,還有我在計劃寫書,記錄與祖父母和店裡的趣事⋯⋯」談起將來的大計,Miru一雙圓渾大眼轉了轉,起勁的不斷說。年輕人的熱誠,應當如此。

The New Vibe In Tradition 讓傳統再生有關繼承祖業⋯⋯
在考慮是否繼承家裡的生意時,最重要一定是興趣,有興趣才可以繼續營運下去。另外,亦要與父母、長輩或夥計多溝通,畢竟他們經驗豐富,能提供很好的幫助。針對傳統手藝而言,更要審視其持續性,重點改善。例如開班教學可以令更多人認識同接觸、改良產品時先要了解現有顧客同市場的需要,以及產品現有的不足、以及宣傳上可嘗試用各種新媒體,接觸新客源。

何時才會轉工?
我應該不會轉工,目前的工作很好玩和具挑戰性,尤其可以擔當不同角色,從店員、設計生產師、生意的營運者、到成為老師,每個階段都令是意料之外。現時我的崗位會接觸到不同職務,就如處理Facebook帖子時要寫作,跟傳媒做訪問我又像化身DJ,遇上有天份的學生我想以導師身份好好培育他們。我不喜歡躲在辦公室做設計,目前對工作的發揮空間比全職設計師更多元化。

生命中最無可取代的
爸爸對我的影響很大,自小他已愛訓練我的創作思維,鼓勵以出題形式讓我亂畫一通,小時候上街我定會帶一本記事簿,悶著便畫畫。現在與他的關係很像朋輩,不論私事公事大家都可一起討論。家庭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慶幸因為家族生意把我們拉得更近,其實自己少年時較沉默寡言。現在在家裡會談店裡的事、新的念頭、鎖碎無聊事,甚麼都聊,很愛說話,有時父母都會嫌我煩。

The New Vibe In Tradition 讓傳統再生每天的例行工事
工作佔了我整天時間,一早起身便開始造鞋,然後回店面幫忙,有時又要教班和為產品拍照,不經不覺又一天了。但我喜歡將所有時間專注花在一件事上,每分每秒都會受周遭啟發不同點子。在我的手機中,備忘錄都是記下與店舖有關的事,包括靈感和資料搜集,看似24小時都在工作,但一點也不累。

工作以外⋯⋯
那怕韓流當道,我還是熱愛日本文化。放假時我便會做宅女,在家看動畫和打機。我欣賞日本人對傳統的傳承,就像和服文化。他們樂於將文化的精髓放於設計上,為此很驕傲。記得從前看漫畫,作者把京都的細節都畫進故事內,到我親身到訪時才發現事物仍保存得一模一樣。感覺那邊每人都有其獨特性,地方空間也相對大,是我理想的居住地。

人生目標
希望生意除了香港之外,也可擴展到不同國家,藉此將繡花鞋發揚光大。目前我的工作意義是將家中手藝持續傳承下去,令更多人認識及參與製作繡花鞋。

Text: Alice Liang Photo: Tsang Pak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