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ot·J Baby14.01.2016

TSA帶來的反思

對於城中鬧得熱烘烘的話題——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官方堅持出發點正確,目的在於測試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即使各方質疑背後目的,不認同推行手法,很多家長和學生也只好無奈接受,依著遊戲規則繼續操練。

作為教育工作者,亦是孩子的媽媽,我有時候也深感矛盾及無奈。因為工作緣故,我對TSA的題目頗為熟悉,也明白評估背後的理念。個人認為,題目設計多樣化,確能測試孩子對語文理解的能力,因為他們必須有多角度、深層次及批判性的思維模式,才能做對題目。如果他們只是死記硬背,不動腦筋多加思考,實在無法理解問題。這一點,我相信讀者也同意。那麼問題在哪裡?為甚麼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問題就在於過多的操練。

要讓孩子學會思考、深層理解和解決問題,都不是操練試卷便能做到的事。不是多做,便會明白;不是多做,便會變得聰明;不是多做,便會學懂。學者們都應該明白。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跟老師進行課程會議,商討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靈活運用課堂,令課堂變得有趣有意義。跟老師研究測考問題時,我經常提醒他們,不要被TSA這3個字影響教學模式。因為TSA的題型和答題技巧,本來便應該融入教案中,由老師跟學生進行互動討論時帶出。課堂時間有限,教學內容繁多,老師更應把握時間,提問有質素的問題,避免太多跟教學內容無關的題外話。在教學上,英語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環環相扣,每一環也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及策略,單靠操卷無法讓孩子領略當中的意義和技巧。那些高階思維題目或開放式題目(open-ended questions)等的答題技巧,也不會是多做試卷便能學懂。

想孩子學懂答題技巧,應從課堂、甚至生活中開始。試想想,要孩子學會批判性思考,我們應該訓練他們多做閱讀理解練習?還是應該透過跟他們分析和討論每天發生的大事或瑣事?如果我們只在分析文章時教授批判性思維,那真荒謬!至於開放式問題,更應無處不在。我在家長講座上,提及最多的是如何跟孩子溝通︰要避免只問Yes/No的問題;避免急著替孩子補充答案;避免有預設性答案的問題。這些其實家長也能輕易掌握的小技巧,絕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幫助他們應付課堂學習。而老師要懂得問問題,去引導、帶領孩子學習。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多發問,從錯誤中學習。要學好英語,不能單靠做練習。機械式的操練,只能解決燃眉之急。我常道: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要講求技巧,更要持之以恆。試想想,我們要培育出一個怎樣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獨立、自主、有批判性思維,懂得與人溝通、相處,更希望他們文武雙全。要培養出這樣的一個「完美」的人,我們要有怎樣的「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我們不能把責任全放在教師身上,因為家庭教育永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上擔當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就TSA而言,我絕對不贊成過分操練,甚至「加操」。適量的題目練習是需要的,更聰明的做法是把題目融入日常課堂中,加插有意義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學習。至於作業設計方面,可以有趣而富挑戰性的題目,代替不必要的抄寫。我們要明白,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會學得更好,在趣味濃郁的課堂上更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適當的推動下,有更高的成就。

就這一個問題,看看以下的小貼士,能否幫助各位家長: •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鼓勵他們多閱讀,任何類型的書籍也可以,例如小說、非小說、人物傳記、卡通、詩歌⋯⋯) • 跟孩子一起閱讀(多發問,多討論,玩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學習總括內容,鼓勵他們為故事創作新的情節或結局等) • 鼓勵創意,鼓勵孩子天馬行空 • 多進行親子活動(一起創作玩具、遊戲,跳出傳統框框) • 親親大自然(不要只在四幅牆內活動,多探索、多實踐) 其實無論任何類型的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思維模式。家長須緊記:不要比較,因為每個孩子也有個人優勝之處;不要過分操練,因為機械式操練的效果並不持久。我們應該做的是:與孩子建立高質素的溝通模式。 希望大家都能放下TSA這個包袱吧!

TSA帶來的反思甚麼是TSA?
由政府統籌的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是在全港學校統一執行的評估,於學生完成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即小三、小六及中三分3次評估中、英、數3科的基本能力水平,從中了解學校及學生的學習表現,以改善學校教學和學習模式。

Profile:
張子暉 牛津大學出版社首席導師培訓主任 擁有超過10年小學英語教學經驗,曾在英國接受幼兒英語教育專家Ruth Miskin的培訓。現育有一對年幼子女。

Text: 張子暉
Illustration: 小玟
Co-ordination: Candy 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