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hat's Hot·J Baby02.09.2018

愛的管教

我相信「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聖經:加拉太書六章七節),就是撒種和收割的定律。栽培小孩也像農夫耕種一樣,你用多少時間、心思、勤勞來栽培他們,便有怎樣品質/品格的小孩,沒有目標和方向的栽培是枉然勞力的。

管教的目的

大部分父母也會盡力教導孩子學好行為,因為父母都明白,只要放縱不管束孩子,孩子自然會出現壞的行為來,所以管教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孩子的品格。有人把「品格」定義為「回應的能力」,就是孩子會如何回應權威(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先面對的權威)、回應別人及回應生活上的處境,例如:有些人無論環境如何都會說出真相,我們便會形容這些人「誠實」。

對於這方面的教導,分享一下我的經歷:記得有一次 Lukas 高興的給我看他的考試卷,還說他是全班分數最高,第二名的同學只差他 0.5 分。但經我查看考卷時,發現有一題 Lukas 的答案是錯的,但老師錯改了他的答案是對的。我吩咐 Lukas 明天告訴老師,但他極力說不,因為他不想失去「全班第一」的成績!我對他說「誠實」比「全班第一」更重要,但他把試卷搶回去,懇求我不要告訴他的老師。

我看到他的選擇感到有點失望,於是在早上送他們上學時,我在車上再次提議 Lukas 把實情告訴老師,一來誠實比分數重要,二來若老師自己發現事件時便更糟糕。他沒有回應我的忠告就下車上學去了!放學後我問他事情怎樣處理,他淡淡的告訴我他已告訴老師事實。眼見他失去「全班第一」之失望同時,我大讚他最後作出一個正確的選擇!這件事讓我體會到,管教可以幫助小孩明辨是非。

管教的原則

1. 有計劃管教孩子:父母要為他們劃出一些界線,就是小孩可以和不可以做的事情。

2. 與孩子建立無條件愛的關係:要孩子明白他們受管教不是為了賺取父母對他們的愛,因為真愛是無條件的,不用做什麼來賺取,也不會因沒有做什麼而失去。當孩子明白父母都是出於愛去管教他們,孩子才會對管教有著正面的概念和願意受教導。

3. 獎懲要分明:我們不會因小孩有關能力方面,如戒片、學習資質、學校成績等問題而懲罰他們,只會針對態度和行為方面給予適當的獎懲。

愛的管教

管教的方式

就著以上的管教原則,讓我來分享一下我家的經驗。

0-2歲(幼兒時期)

因為這個年齡不太領會「講道理」(但當然也會跟他們說),所以主要採用輕微體罰來管教。例如當他們要碰危險的東西時,口頭警告通常不靈,為安全起 見,一定要打他們的手來停止行動。

記得 Zac 坐著嬰兒餐桌吃飯時,總是貪玩的把食物從口中噴出來,然後哈哈大笑,口頭責備當耳邊風,打他的手也不能停止他噴飯,後來我從一個教養孩童的課程中學了更有效的方法──用手指彈他的嘴!一彈下去,他便哭了,自此以後他也不再噴飯了。

原來嬰兒學習主要靠感觀來連繫事情,彈他的嘴時,那個痛就很直接與他嘴的動作連繫起來,所以很奏效!另外坐 Naughty Chair / Naughty Corner 也是不錯的懲罰方法。

2-5歲(幼稚園時期)

從兩歲開始,當口頭警告逐漸失效時,我們就用 spatula (即煮食用的膠壓舌板)打屁股(兩歲打兩下,三歲打三下,如此類推,直到五歲為止。)不徒手直接打是要保證父母不會隨意或隨自己的心情(特別是當父母有壓 力或疲倦時)衝動的打小孩。定下打的次數是為免我們盛怒時打過火,傷害了孩子身體。選擇屁股是因為那裡肉厚,會感覺到痛,但也很快會消紅消痛,不會留痕。

在我家若要執行打屁股懲罰,會分別在孩子房間進行。體罰後,我們會跟他們詳談,讓他們能明白箇中原因,隨後還會堅定的說「爸爸媽媽不喜歡你剛才作的行為 /態度,口頭勸阻無效,所以要打屁股,希望你有所警戒,但我們仍然愛你」。

這是幫助他們堅信我們對他們的愛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每每他們被懲罰後也能跟我們 來一個擁抱,然後帶著輕鬆的心情和笑容離開房間,我們也永遠沒有隔夜仇。

愛的管教

6-12歲(小學時期)

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體罰了, 因為他們很多時已懂得自己解決問題(例:爭玩具,被欺負等等)。小學時期要管教的方面主要圍繞著價值觀的概念,例如:公平、公義、責任心、誠實、待人態度 等等。

在這個年齡我們對他們的懲罰方式是「投其所好」,若他們不聽教,我們會奪走他們的玩具(iPad、iPod touch)、玩耍時間或一些特權(例如不可吃甜品)一段時間作為懲罰。

12 歲以上(青少年時期)

雖然大兒子 Zac 還未正式踏入青少年時期,但我們也開始去探索這個階段的需要,明白這正是孩子尋求人生意義、人生價值和主權的黃金時期。

他們會嘗試新事物來豐富他們對生活的體 驗。所以我和 Karl 也需要學習對青少年的行為有所理解,要知道在什麼事情上說「No」,在什麼事情上說「Yes」。我們家的小孩還未正式經歷這個階段, 所以不多經驗之談,希望以後再分享。

以上分享的內容,最難的部分是給他們解釋事情的道理,要做到不「硬銷」,又能令他們明白並欣然接納我們的管教,每次處理的過程必要花上 1 至 2 個小時來完成。

每天面對孩子也有著形形式式的討論和管教問題,真的筋疲力竭,但看見他們漸漸成熟和明白事理,還 是蠻鼓勵的。聖經金句: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聖經箴言二十二章六節。雖然管教的道路不易走,但我們也要堅持繼續學下去,因為這是培養品格必需經過的 道路!

 

Amy Udy 與紐西蘭籍丈夫 Karl 育有三名孩子 Zachary、Vienna and Lukas,分別 12 歲、9 歲及 7 歲。3 名孩子生於紐西蘭,2006 年後回港生活。作為全職媽媽的 Amy, 間中也會分身帶領大學生小組和媽媽小組的職務,希望通過討論來幫助各人建立自己和家庭。電郵:familylife@hkccc.org (http://familylife.hkc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