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railblazers13.04.2022

由賽艇運動員到電台主持!吳詠希:一秒鐘,在運動員及 DJ 眼中與大眾不同

一秒鐘的時間,在你我眨眼間已成過去;但這一秒鐘的時間,對爭分奪秒的運動員而言是勝負分曉的時刻,而對於由運動員轉型至現任電台主持的吳詠希(Nicole)而言,更是不斷精進自我的一個時間刻度。 

Text: Moli  Photo: Raymond Chan 

眼前的她像運動員般朝氣勃勃,也像電台主持般健談幽默——她是前港隊賽艇運動員,也是 現任的電台主持 Nicole。 

自小熱愛運動的 Nicole 具有傑出的體能及協調能力,中學時順理成章被選中加入賽艇港隊受 訓。一划,就由中學一直划到大學畢業,青春都花在城門河的特訓中,「當年生活很規律,星期 一至六都在城門河練習,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全情投入地練習。而這項運動在動作上的變化不 多,比較重覆及單調,當時每天就不停地想著如何做好下一槳。慢慢地,終於到了一個瓶頸位 ,怎樣也突破不來,彷彿自己沒有獎牌便甚麼都不是。」 

 

此一秒不同彼一秒 

雖然失落於獎牌,但 Nicole 並未離開體育界,反而轉職擔任教練工作,讓她重新以另一個角度 理解划艇這回事,「原以為自己並沒成就到甚麼,但原來過去的練習與經驗令我不知不覺受益匪淺。」換個角色參與賽艇,才讓 Nicole 圓滿了她在運動界的一切,也令年輕的她有充足的時 間沉澱,重新思索未來的去路,並在友人介紹下進入電台擔任撰稿員,最後更成功站在咪高峰 前,主持屬於自己的節目,令她由小小的聽眾,變成收音機裡滔滔不絕的那位,「我自小就喜 愛收聽電台,感覺電台是生活中的一種聲音、一種陪伴,一個頗獨特的存在。而電台也是一個 很奇妙的地方,無緣無故會有不同的機會讓我作出嘗試,也可以跟很多不同的工作人員合作, 能夠不斷學習,這也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做運動員也好,做 DJ 也好,都要對自己所作所為負責任。」做賽艇運動員靠雙手,做電台 DJ 「靠把口」,兩種職業本質上猶如南轅北徹,但 Nicole 卻認為兩者在她心中乃是一脈相通,「以 前有教練、醫療健康團隊去監察生活作息及飲食,但實際上有沒有執行也要看運動員本身是 否自律;就位時,便要清楚自己該做甚麼,專注於划出去的每一掌。而 DJ 的工作也一樣,在咪高峰前要對自己一字一句負責,節目一開、『on air』燈亮起,就要專注做好自己。」這份港隊時期苦練而來的自律性與專注力,一路支撐著今天的 Nicole 去面對各種新嘗試,「運動員很清楚 『一秒』的重要性,因為不足一秒就已經可以決定勝負了。DJ 也一樣,對時間的拿捏要很準確, 一到 00:00 秒,就要播音樂、播廣告或開始說話,一秒鐘對大眾而言很短,對電台節目而言卻很長。因為沒有畫面,每一秒都要很充實,絕對不可以『dead air』!」 

 

化成穿梭城市的一把聲音 

印象中電台 DJ 皆是伶牙俐齒、靈活腦筋,而最令 Nicole 讚嘆的莫過於大部分前輩或同事均身 懷多項絕技、深不可測,「很多同事身上都藏著十八般武藝,自己常會好奇其他同事會在節目

上分享甚麼,記得有同事在電台分享古董,你可能也會好奇:這些事物如何演繹得生動有趣 呢?哈!他又真的講得滿有趣味!」看電視、看 Youtube 短片,在視訊的幫助下內容更為立體 ,然而在大氣電波中,要將線性的表達演繹得栩栩如生,除了發音技巧及咬文嚼字要運用自如 ,生活上一點一滴的累積與觀察亦會轉化為「日月精華」送給大眾,「同事們攝獵範圍很廣泛, 甫坐下來就馬上展開話題,不用多看事前預備的資料。慢慢才發現到,他們每個人都有個獨特 視角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然後像一個轉化器般,將平日吸收而來的知識以深入淺出、容易 『入耳』的方式分享。」 

如今 Nicole 在電台主要負責各個社區訪問節目,透過一個個人物和社區的故事與聽眾互動,令 她更深切感受到世界那麼大,「例如在《同途有心人》這個節目中,我們會邀請社會不同界別及 背景階層的嘉賓,上至高官局長或企業 CEO,下至基層的 70 歲婆婆,盡見市民百態。當你穿梭 於不同的巷口中跟千百樣人交流時,你會發現世界很大,而且有用力生活過的人,都有他們的 不為人知的故事與經歷。希望不同背景的人聽過我的節目,都會有所得著,而這就是我心目中 想成為的電台主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