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Work·Trailblazers11.08.2016

知人善任 達至三贏

現時香港的社會企業愈來愈多,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統計,全港社企共有574家之多。和一般傳統企業一樣,社會企業同樣要面對經濟環境轉差、招聘困難、租金成本上漲等的經營壓力,更要肩負著社會責任。知人善任 達至三贏近年看到不少社會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有分析指很多社企在最初成立的第一年因有政府的資助和市民的熱心支持,發展頗為順利,但到第二三年,就到真正考驗期,根據一項調查,可自負盈虧的社企不足三分之一,到社企消費的客戶回訪率也只有五成左右。如何才可做到賺到錢之餘又可回饋社會呢?

在香港,其中一種較常見的社企就是聘用身體有缺陷的人士,例如聽障/自閉症患者;管理員工從來也不是易事,更何況社企要培訓特殊員工。筆者曾光顧一間社企餐廳,老闆為方便表達力較弱的侍應員工,限定了食物的配搭,套餐上客戶只可限定飲品,如果客戶想要特別要求如加糖或少甜,便很容易出現溝通問題,若只是針對方便員工工作,往往容易忽略客戶的需求,而未必得到好效果,直接影響到消息者的回訪率。

話說回頭,若能知人善任,好好利用不同員工的特性,配合適當的工作崗位,便能發揮到員工的特質。筆者有幸認識一位經營有道的社企朋友,經營炸魚薯條,她聘用了聽障人士,負責炸魚的工序,將工序細分至批薯皮,切薯條、切魚、炸魚等,看似簡單,但天天如是,若換了健全的人士,工作沉悶或發展空間有限而很快便想轉換工作,反之一般聽障人士的專注力比一般人強,也樂於適合做重複的工序,太多變化,反而加重他們的壓力及需要較長時間適應,他們一旦收到清晰指引及足夠的培訓,就能發揮所長。朋友說:「我的員工不是店的負擔,而是最有價值的資產,在他們的崗位上做得十分稱職,他們切魚、切薯條很認真,每塊都好對稱,很少偷懶,他們工作我很放心。」

朋友指,其實很多行業都適合身體有缺陷人士,如洗衣店,不斷重複相同工序,而需要的變化不大,可以配合到特別員工的特質,只要做好合適的專長工種配對,就發揮到意想不到效果。

筆者認為,去社企消費並不因為可憐別人,而是多一重意義,社企應該要對準目標客戶,認真對待食物或服務質素,讓市民在消費同時也可以做好事。朋友的店現已開了兩家,之後更會發展成連鎖店,社會企業能有穩健的財政及發展空間,才可以令更多有有特殊需要的人受惠,做到企業賺到錢,客戶享受到好的服務或食物,員工也能發揮所長,三贏局面。

Text: Rachel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