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Hot·J Baby17.07.2016

與子女談論金錢

身邊很多已為人父母的朋友都十分注重子女教育,無非是希望子女長大後能夠有更佳的環境和更多選擇,眼看很多家長對子女學業成績之著緊,家中談話內容經常關係到敦促子女學習,然而,相對來說,談論金錢問題卻顯得煞有其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特別是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期望可以獲得財務自由,亦希望子女能夠有充足的金錢來供應所需,而大家都明白,教導子女如何理財,比給予他們大筆金錢更為有用,是終生受益的學習。因此,家長們其實明白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很少與子女討論理財問題,或者只談到籠統的概念,卻未能觸及細節。

這可能是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談論金錢顯得俗套,怕孩子變得斤斤計較,事事以錢為先,而且談論金錢少不免牽涉提及家庭經濟狀況、收入等問題,不免是敏感的題目。這種態度便令金錢的話題好像不能打開的潘朵拉之盒,充滿神秘感。

然而,子女對於金錢的認識其實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多,例如他們能夠從與朋輩比較中得知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日常生活中亦有很多途徑可讓他們認識金錢,而且孩子們亦可能比你們想像中更快知道金錢的功用,以及它所帶來的「能力」,並感受到金錢和物質可以牽動他們的情緒,但他們未必一定能夠全盤掌握金錢的意義,以及妥善的運用方法。

有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對金錢的問題避而不談,金錢相關的事情便會過於左右他們的情緒,短期來說會令孩子傾向自私,不願與人分享,長遠則會令他們對於金錢帶有不切實際的迷思,令他們誤信金錢有特別的能力。與其如此,不如及早向他們坦誠地分享理財觀念。

準備好開始與子女討論金錢了嗎?但開始之前要「停一停、諗一諗」,不是懷疑各位讀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是在分享見解之前,宜先找到自己對錢財的「真正」看法,說是「真正」的看法,因為很多說法聽來很對,也是我們期望子女能夠擁有的特質,例如說物質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節儉是美德等等,但不一定是我們真正所相信,並能夠持守的生活態度。假如父母強調節儉,但家庭平日生活卻流於揮霍,經常輕易地大灑金錢來享樂,似乎很難說服眼睛雪亮的孩子們,而當父母言行不一時,更會令孩子無所適從。因此,貫徹始終、言行合一的分享更為重要,對於孩子來說,觀察父母日常生活的細節,如日常購物、旅行、生日派對時的消費模式,如果與父母言語表達的價值相符,對小朋友的影響更為牢固。

以我的家庭為例,小女兒年紀還小,還未到可以理解金錢的年紀,而大女兒今年已二年級,我從去年起會跟她一起拆利是,讓她認識金錢,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與她一起討論金錢的用途,我們又會請她外出時自己帶錢,當見到想買的零食或玩具時便自己付錢,讓她學習計算價值、思考購買的決定。從小時候我們已經會與她溝通「想要」和「需要」的分別,當她表達想買一些東西時,我們便會與她分析是否有需要有這樣物件?家中是否已有類似的東西而不應重複?我們希望,這些點滴會逐步建立小朋友的價值觀。

總括來說,作為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與子女坦誠溝通,讓他們客觀地看待金錢,逐步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與子女談論金錢Text: 潘恩美
摩根資產管理零售分銷業務總監
從事基金業16年,現任摩根資產管理零售分銷業務總監,主要負責香港零售分銷之基金業務發展。育有兩女,分別7歲及2歲。

Illustration: 作品由協康會吳瑋呈繪畫(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