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Relationship30.03.2023

愈愛愈生氣|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何欣容

你有否發現自己對著至親特別容易生氣?有時語氣過重後,又不禁懊悔:明明不想這樣,為何又是這樣「錯」?

最近,我跟幾位女士探討有關和至親之間的相處困難,過程中令我有著極深的觸動和反思。

一位事業十分成功的女士,自從媽媽生病以來,在工作和照顧者的角色之間奔波,身心俱疲。最近,她每個月都要陪媽媽到新加坡接受另類治療,但就時常在旅程中對媽媽發怒,過後見到媽媽抱歉的樣子又感到無比後悔。她心裡其實極其珍惜和媽媽相處的時間,怕有天真的會「子欲養而親不在」。有次會面,我著她回想最近一次對媽媽動怒的情景。

「那次她在午餐前忘記食藥,用餐到一半才驚覺,我忍不住當場駡了她幾句。」她說。

我帶領她進行聚焦練習(Focusing)。「試試把心聚焦到身體感覺到怒氣的地方,合適的話,可以吸氣時將空氣吸到那裡。」

看著她的胸口一起一伏,她續說:「然後整餐飯大家心都沉了。其實那一餐是我預約了幾個月的米芝蓮餐廳,想帶媽媽享受一下。我只是想她開心,著緊她的健康,但往往卻令她不快。」

「嗯,對啊,你是因為著緊她。」她的淚悄悄落下。

另一個分享是在最近一次帶領八週靜觀課程中時聽到的。一位參加者分享她工作繁忙,又要獨自照顧年老的媽媽,平日很難抽時間修習靜觀。有次,媽媽突然入院了,送她入院後回到家中,她內心異常憤怒。那天晚上,突然不用照顧媽媽,她想起我們的靜坐修習錄音,就坐下來開始修習。

起初她感到很頭痛,心口被重重壓著。隨著聲帶的指引,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呼吸,她靜靜地看著自己身心上的難受感覺,突然怒氣像雲霧般散開,她說道:「其實我都只是擔心她而已。」

然後她說整個身體放鬆了,不再繃緊。第二天接媽媽出院時也沒有像往常那樣責怪她。

我一路聽著,淚不禁落下,想到自己昨晚因孩子在校的問題而對他生氣,其實,我也只是擔心他。

我對那參加者感觸地說:「這就是你的靜觀修習啊!你看見你的憤怒,縱然不舒服,但你沒有走開,跟它同在,繼而看見憤怒底下的擔心,你那受傷的心。這正是我們一直修習的覺察了。」

那一刻,在小組中,我深深感受到大家連繫著,互相支持著,因為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當下一次,你又再對至親產生怒氣時,留心怒氣在身體哪裡呈現出來。好好看見它、接納它,然後問問自己,在怒氣底下,你著緊的是甚麼?那一刻,你所著緊的人,其實需要甚麼?

在下一次新加坡之旅回來時,那女士跟我說,她沒再發媽媽脾氣,媽媽笑容多了,她心也寬了。

*以上故事純屬筆者從臨床經驗中編寫,並不反映任何個別人士的經歷。

何欣容, Connie Ho, HealThySelf, 臨床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 Health,
何欣容 Connie Ho
HealThySelf 創辦人;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靜觀導師;大學講師
曾於醫管局總部、衛生署及社福機構工作,現為私人執業。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擁有讓生命轉化的力量,希望透過靜觀及心理治療喚醒這力量,使每個人都活得更自在、滿足。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yself.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