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Lifestyle30.08.2015

Cutting the Edge 致勝建築學

看到 ELLERY 充滿中性美的設計,可能讓你打破對澳洲品牌的陽光形象。藉品牌首度於香港 Lane Crawford 登場,創辦人暨設計師 Kim Ellery 來港分享她從悉尼走到巴黎的創作路。 

近年不少造型師、編輯甚至藝人轉型成為設計師,例如 Victoria Beckham 或我們於上月專訪的 Tabitha Simmons 等,而來自澳洲的設計師 Kim Ellery 亦是轉型新人王之一。從小想當設計師的她,大學成功考入建築系,最後選擇時裝,從柏斯移居悉尼後曾擔任時裝雜誌編輯 4 年。然而發現對時裝的熱愛不下於採訪,於是於 2007 年初推出,並於 2010 年正式創立品牌 ELLERY。

也許澳洲品牌總令人聯想到繽紛色彩,然而極具簡約美的黑白配卻讓 ELLERY 在悉尼打好根基,成功突圍。除了深受電影與音樂所影響 (如 Wes Anderson 執導的電影),Kim 常被建築或個人喜愛的打扮所啟發,筆下作品不會很性感或女性化,而是充滿硬朗女人的活力及中性的氛圍。例如最新春夏系列,主題源自冥想和 70 年代的建築風格,黑白配以外加上湖水綠色,藉輕盈布料幻化出充滿空間感的剪裁,或以男裝恤衫拼短裙打造對比,形狀獨特且舒適。Kim 表示:「有時候設計不只為了創作,而是帶給女性感覺自在而形態簡潔的造型。」她的母親專門收集及研發布料,讓她樂於尋找特別質感的布料,而每季她和團隊都會為系列設計新圖案。其中今季他們選擇一款銀色的法國 brocade 布料,造出修身半截裙。

從悉尼到巴黎

自去年10月首次打入在巴黎時裝週官方時間表,ELLERY在國際時裝界瞬即成為新人王,並獲香港LANE CRAWFORD等高級百貨所青睞。對Kim來說,將品牌從悉尼帶到巴黎,感覺像一年一年的走近夢想。「在悉尼起家是個好開始,讓我組織團隊,整理運作模式。而去年獲選登上巴黎時裝周,成為第3位澳洲設計師完成這目標,我感到既興奮又榮幸。」現時品牌每年4次到巴黎舉行發佈會,  拍攝宣傳照等,一邊將花都的品味融為品牌DNA的一部份,一邊把握機會,把系列展示給更多不同國家的人。Kim目前致力將品牌延伸至配飾系列,「我渴望創作屬於自己的設計,跟世界,跟我心中的堅強女性分享。」

Text: Stella Lau
Photo: Ray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