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香水大師Francis Kurkdjian│情感是香氛的唯一基調
Maison Francis Kurkdjian 標誌性香水 Baccarat Rouge 540 誕生 10 周年,品牌創辦人Francis Kurkdjian 來到曼谷市中心、滿載文化底蘊的 Nai Lert Park Heritage Home,在這座綠意盎然的百年古宅中,親自分享創作理念與心路歷程,細訴這款傳奇香水背後的靈感與故事。同日晚宴上更公開極珍罕的限量版 Baccarat Rouge 540 Édition Millésime 全貌,讓來賓從多角度感受這款極具代表性香水的魅力!
更多文章:
Baccarat Rouge 540 Édition Millésime│ 高溫煉就的紅色魅力
這款極致珍稀的版本首度採用真實龍涎香——一種源自抹香鯨消化系統、比黃金更罕見的天然物質,取代原版的合成龍涎香調。其濃郁的麝香與大地氣息為香氣注入「無法言喻的性感張力」,並賦予更豐厚的擴散力與奶油般綿密層次。香檳金瓶身由法國Baccarat水晶工坊耗時500小時手工打造:24K金瓶蓋與八根水晶柱托座,需19名工匠共同完成,整體宛如微型建築傑作。全球年產僅54瓶(每瓶定價28,000美元),收藏家將獲邀加入「Les amis du Rouge」會員圈層,享有專屬活動與訂製禮遇,每瓶附帶獨立編號會員卡,成為真正可傳承的感官藝術。

品牌創辦人及傳奇香水師 Francis Kurkdjian
Dialogue with Francis Kurkdjian
《旭茉JESSICA》: 什麼啟發你在14歲時便選擇投身香水行業?
FK:與其說是靈感,不如說更像是一種直覺與渴望,想深入了解香水背後的故事。四十多年前沒有網路,資訊極其匱乏,一切都充滿神秘感。現在你隨時可以問 ChatGPT 香水是怎麼做的,或誰是最棒的調香師。它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但你能立刻獲得大量資訊。從前則完全不同,那時吸引我的是香水本身,著迷於一個小瓶子裡竟能蘊藏整個世界,充滿故事。這對一個一無所知的14歲少年來說,無比迷人。
《旭茉JESSICA》: 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你對香水的理念嗎?
FK: 情感、連結、人性。香氣是一種與人對話的感官,與我們的內在自我緊密相連,能觸發並互動情感。最重要的是保持對自己真誠,忠於最初的直覺。我們有時過度分析,專注於物理香調而忘記了整體,如氣味是否令人愉悅、引人入勝?歸根結底,即是回歸這份純粹的感受。
《旭茉JESSICA》: 這是否意味著你所有作品都是個人回憶的產物嗎?
FK:並非如此。香水本身只是一種氣味,除非你主動賦予它意義,否則它與記憶無關。我創作的香水,例如「OUD Satin Mood」,並非來自回憶。創作關乎的是創造未來與未知。它除了運用我的知識,最重要的是一個我想要表達的願景。我想捕捉一種如絲緞般流動、觸覺般的情感。這與我的感受有關,而這與記憶是截然不同的。
《旭茉JESSICA》: 每個作品的創作時間大概需要多久?
FK:這沒有定數,完全取決於專案的複雜性。例如,我為Dior創作的一個專案就花了四年時間,它將在明年一月推出。時間的長短不僅關乎技術上的難度,更在於故事本身的深度。有些靈感因其背後的涵意而難以處理。正如一句法文俚語所說:「你不能把所有人放進同一個鍋裡」。我們所處的社會並非黑白二元,而是充滿了多樣性與多重性,世界非常複雜。這種時代的複雜性會直接融入創作過程,導致專案需要更長時間來醞釀。就像我目前為MFK進行的創作,因為靈感本身極為複雜,我幾乎已經推遲了一年。這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對當代複雜性的一種回應。
《旭茉JESSICA》: 從某種程度上你更像是一位講故事的人。那麼你是否也會遇到創作瓶頸?
FK: 是的,我也會遇到瓶頸。有時人們期待我提出想法,但我腦中卻一片空白。我的方法是將它放在一邊。當你走進創意的死胡同,最好的方式就是退出,讓思緒沉澱。有時第二天回來就豁然開朗,有時則需要等待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確實有許多樣品曾被暫時擱置。例如2014年推出的Baccarat Rouge 540,其草圖早在2013年就已誕生。它最初是為另一個品牌創作的框架,但當時時機未到。香水終究關乎時機,就像為故事尋找最合適的載體。有些創作需要等待屬於它的時刻真正到來,而當Baccarat的契機出現時,這支香水的靈魂才終於找到了歸屬。
《旭茉JESSICA》: 你從事香水工作多年,你的觀點會否隨著時間改變?例如對市場或整體香水美學的看法?
FK:這對我而言確實是個挑戰。當我看到人們開始嘗試「疊香」(layering),將不同香水混合使用時,我的心情很矛盾。作為創作者,我始終追求每一款香水本身的完美性,因此最初難以接受這種方式。但另一個聲音又告訴我:這何嘗不是一種對作品的熱愛?人們願意疊用你的香水,至少說明他們珍視你的創作。真正讓我猶豫的是工藝價值的體現。我們投入大量心血追求香水的完整性,而疊香在某種程度上模糊了這種初衷。這就像用人工智能混合兩幅名畫,比如讓ChatGPT將《蒙娜麗莎》和另一幅傑作融合,雖然可能產生新東西,但誰能保證結果真正具有原創性與深度?我始終相信每款香水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旭茉JESSICA》: 許多人對香水都會產生一種近乎「上癮」的依賴,多年不願更換。那麼你會建議他們作新嘗試嗎?
FK:我無意評斷任何人。香氛創作的本質在於提供選擇、擁抱多元,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渴望。香水為你而存在,如何運用它完全是你個人的自由。我的角色是幫助你發現它們存在的可能性,並讓它成為屬於你的印記。相信你的直覺,若你喜歡就以足夠。不必過度複雜化。香水關乎生活,而生活本該簡單,縱使我們總習慣將一切變得複雜。
《旭茉JESSICA》: 你如何看待市場上湧現大量仿製品的現象?
FK: 這本質上是場「假裝」的遊戲——他們假裝複製了氣味,假裝重現了精髓,但就像我可以假裝自己是女高音,卻根本不會唱歌一樣,仿製品終究無法達到原創的高度。個人而言,我始終無法理解使用仿製品的自豪感。年少時父母教導我:寧可存錢等待擁有真品的時刻,也別屈就廉價的替代品。選擇仿製品時,唯一被欺騙的其實是自己。你假裝擁有了原創,卻心知肚明那只是一場虛幻。
《旭茉JESSICA》: 你覺得社交媒體如何影響香水行業?
FK: 數位平台的本質更像是一種「噪音」,而非真正的市場。香水終究超越網紅、影響者與廣告,核心在於使用者與氣味之間產生的情感交流。我認識一位時尚品牌CEO跟我說過,最終關鍵不在累積按讚數,而是能否將關注轉化為實際收益。但我更在乎團隊健康成長與快樂。當前香水市場規模擴大,卻潛藏危機,過多相似的无聊提案正在扼殺創意。多數香水聞起來雷同,缺乏獨特性。人們表面追求獨特,實際選擇的卻往往是彼此相似的產品。例如近期多個品牌盲目推出紅色香水瓶,卻未思考「為什麼是紅色?」。與其追逐流行色,不如找到自己的道路、講述自己的故事。模仿他人的故事,終將難以真正成功。
《旭茉JESSICA》: 為個人品牌與為Dior創作時,在方法上有何根本區別?
FK: 當我為Dior創作時,框架完全不同——必須根植於Dior的歷史與價值觀,讓Dior的DNA透過我的視角呈現。例如花朵:雖然我個人熱愛鮮花,但在我自己的品牌中未必會強調它;而對Dior而言,花朵是創作的起點與終點,因此我會全心融入這種理念。這就像演員扮演角色:為其他品牌工作時,我將某部分自我極致延伸以契合品牌需求;而為自己的品牌創作時,則是純粹的自由表達。兩者需要不同的創作邏輯,卻同樣需要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