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18.01.2021

「施」與「授」更有福 施陳佩霞‧施慧勤

《師說》(韓愈):「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把「受」改為「授」,全因訪問施永青太太 (施陳佩霞) 和其女兒施慧勤 (Janet) 期間,曾為人師表的施太如何教導女兒,如何鼓勵成長後的 Janet 回饋社會,也正切合和回應施家一直支持和資助聯合國難民署的教育項目。在施比受更有福的大前提下,原來「施」予和教「授」更切合施家在慈善資助和活動上的心態,「成為社會貢獻的一份子,讓他們生命得到很大的改變,就好像教識他們捉魚,總好過定期供給他們魚獲。」曾到過伊朗作探訪的施太即席分享是此的感受。這個福,也不再是小我的福份,而是造福人群的福,讓「大我」任重道遠。

TextJoshua Wong   PhotoRaymond Chan   部份圖片:UNHCR

一代影響下一代

是次訪問,施太專誠帶來一件充滿飛躍動感的「羚羊」木像雕塑來分享,那是 2018 11 月她與丈夫施永青先生到訪伊朗探訪難民,並於 12 13 日出席聯合國難民署伊朗探訪分享會。

她說:「買這個木雕塑並非為紀念,是有天到社區探訪,走到一個供難民賣他們製作的工藝市集,經過一個坐著輪椅的傷殘人士的攤檔,看到他的手作,感受到他的『很想飛躍』的心態……是自力更生的表現,何況這種技能不應浪費,幫他們重建生活是很好的。」

Janet:「上一代能自力更生,那教育下一代便成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可教他們手藝,倘若他們的小朋友能受更高等的教育,學成後投身社會做專業的工作,便可慢慢地改變一生。」

施太:「對! 成為社會貢獻一份子,為他們生命帶來很大的改變,教識他們捉魚,比定期給他們魚獲更有意思! 他們下一代有機會讀書的話,生命才會有所改變;若維持原狀,女士只不斷生小孩子,不斷循環下去,最後根本幫不了他們。」

2015 年,伊朗政府頒令,所有來自阿富汗的適齡學童,不論身份也容許接受中小學教育,到 2018 年度已有大約 42 萬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學童能得到教育機會到學校上堂。是以,聯合國難民署便決定加強在當地的一個主要任務,為難民提供有質素的中小學入學機會,為他們下一代帶來曙光。而當中施永青先生是聯合國難民公署多年的資助者,更表示希望將資助放在教育方面,他說過:「看著學生笑逐顏開之餘更踴躍參與,讓我感到十分欣喜。我們探訪的是小學班別,女孩們均對於可以在伊朗上學感到開心,這些機會在阿富汗未必會有。」

施陳佩霞, 施慧勤, 施永青太太, 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施永青,
2018 年與施生到伊朗探訪,在課室上看著一 班小朋友不分種族上活動教學堂,讓女孩也得到同等的機會接受教育,創建一個更平等和可持續的社會,施太表示從學生的笑容已感到知識帶給快樂的重要。
施陳佩霞, 施慧勤, 施永青太太, 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能讓難民得到自力更生的能力,透過交流更能加強社區融合,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這亦讓難民女孩也能擁有夢想及成為社會上有貢獻、成功的人。到工廠看到女士為社會獻一分力,自然喜上眉梢。
施陳佩霞, 施慧勤, 施永青太太, 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看著難民兒童無拘無束上繪畫堂,是這次探訪之旅的意外收穫。

幸運是我

大家會狐疑,施永青先生曾公開表示奉行「無為而治」來管理中原事業,為何又會在資助聯合國難民署時著力重點「教育」這一環,那得由他們施家的家庭教育開始,對此施太立即予以「否認」,「當一個人有獨立思考懂得怎樣待人處事的話,給他『無為』是不錯決定,但小孩子自小只愛玩,不能放任不管。因為對學會人品、待人接物的禮貌是從小教導,而我一有時間,便會給他們上堂。」

坐在身旁的施慧勤應聲附和:「媽咪非常嚴厲! 每次默書前一天都要我們默三四遍,讓我們謹記每一個生字和詞彙。像平時功課不能偷懶,要對三四遍,拍子簿上有很多擦膠擦過的痕跡。 還有,她要做好功課和練完琴才准看電視,須知道電視劇不會因我而調期,我就這樣錯過很多 八九點檔的電視劇……記得有次跟媽咪爭論,傷心到自己一個人躲在家裡一隅,連父母都找不到,最後要弟弟才找到。」

施太即嗆道:「八點鐘節目,看不看都一樣! 這是責任吧,做完才可看。」女兒 Janet 只好續道:「我兩個女兒還小,但也不打算讓他們看電視,太單一式的接收對成長都不好,不過我不會對他們太嚴厲吧,對我來說,得到 100 分並不重要,學懂思考才是最緊要。」

施太認為時代不同,對子女的要求也應相對調整。在她的求學時代,有些同學因家境未能繼續學業,也因考不到升中試便要到工廠做女工,「我倒算幸運,可考上升中試,更考入教育學院,最後做到理想職業。也讓我體會教育的好處。像我親友因教育水平不高,下一代在事業上和生活上比較不穩定,有時看著他去賣翻版,有時聽說到機場做送貨工人,這樣他的下一代只會延續著。就算他們會說功課不好不要緊,投身社會工餘報讀夜校便可,但這樣辛苦得多,年紀大記憶力始終會差一點,久而久之,要力爭上游便更困難。」

是以施太感恩命運對她的好,因其父是私塾老師,早已深明教育重要性,沒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那個年代大多家庭生很多很多孩子,並不代表人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何況重男輕女風氣非常嚴重,我更珍惜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我自己很生性,上堂非常認真,爭取拿到獎學金,整個中學我都不用屋企交學費的。」

值得一提,女兒施慧勤也曾當過補習老師,明白教育可影響一個人命運,「會考完有位同學成績不太好要重考,他的英文較差,便問他是否介意讓我幫他補習。起初我不知大家程度相差一段距離,他的英文大概只得小四程度,很簡單的句子在文法上也會出錯,程度上的差異會影響他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香港未算生活好困苦,但到世界其他地方,若教育程度不足,未來生活闊度會有更大的差異。」

施陳佩霞, 施慧勤, 施永青太太, 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教育, 訪問, 傳承, 家庭教育,
施太表示得悉聯合國難民署有兩項計劃:其一是 「DAFI 獎學金計劃」支援 70 位選拔出來的難民,讓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第二是「南森難民獎」:在保護世界各地的難民、流離失所者和無國籍人士均有傑出表現,所以孖著女兒希望努力推廣,讓更多人知道能幫助這些難民。

嚴母出孝女

說到傳承關愛這話題,施太表示不會刻意說出來,耳濡目染以自己身教才最重要。難怪,施太有數之不盡的慈善機構協會等職銜,「經常做好自己,作一個典範,他們自會跟隨。」

有趣的是,她藉這次機會分享了一些與子女聯繫感情的心得。家庭也規定每周有一天要回家開家庭會議,「現在大多是逢星期六,大家圍在一起,聊甚麼也可以,很隨心。」

Janet 補說:「我們五個人可能坐在大床上,也會圍住桌子聊,細個爸爸會說得多點,話題可以天方夜譚,時事政局,怎樣做原子彈都會說。也會拿一些討論性問題出來分享和表達自己意見。重點不是做甚麼,而是讓一家人知道『Family time』的重要性。」

Janet:「媽咪說身教是很正確,她灌輸了一個概念。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不可認為對方跟自己是不同類,應無分你我,大家一起玩。長大後,再看到世界更加多不同種族的人面對生活上難題,便會體會自己有多幸福。所以,我都會想去關心和支持世界比我們沒那麼幸福的一群人。其實我的小朋友出生後不久,已經用她的名義去捐助世界其他地方,希望將來他們延續這份熱心助人的熱誠。」

最後便問施太,對孫女兒也那麼嚴格嗎,豈料到一直很嚴肅的施太竟來個「逆轉萌」。「孫不用我教,是用來縱,哈哈!」在旁的 Janet 也只好抱怨說:「我時常罵她別縱壞孫女,好像一來到我們家便『籠絡』他們,問想不想吃冷凍食品。」

施太只好笑笑的說:「我不算太縱。是他們來我家時,就會問他們想不想吃雪糕……我會讓他們自己發言,討論有傾有講,從中帶出關於他們的話題。」

Janet:「現在未能去探訪,或者過多幾年吧。現在有空便會拿一些紀錄片給他們看,如最近看了叫《春望》(After SpringRFF 2018 慈善難民電影節),讓他們知道世界有另一角落的小朋友生活是如何,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很幸福的。」

最後,施太說即使我們這個富裕社會,對流離失所各散東西的難民家庭來說,「他們不可以整個家庭坐在一起,所以我們由自己做起。」

中國人有過這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把愛推己及有需要的人,也是一直堅守傳承的最重要原因。

施陳佩霞, 施慧勤, 施永青太太, 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施陳佩霞 (Cecilia)
前體育老師,於八四年與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結婚,育有兩女一子。全身而退相夫教子,近年積極參與慈善活動,與丈夫施永青成立「施永青基金」,慷慨支持和資助不同非牟利公益機構,如聯合國難民署、香港紅十字會、香港乳癌基金會及庭恩兒童中心籌款委員會等。

施慧勤 (Janet)
於英國劍橋大學經濟系以一級榮譽畢業,自 2012 年起加入中原集團,曾到上海工作期間,出任一家物業代理分公司的副總經理,負責該公司的內部運營,並協助推進銷售部門的發展。隨後她返回集團出任董事,負責集團的內部審計,並逐步參與及掌管多個子公司,於 2019 年升任為中原集團子公司及利嘉閣地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