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Lifestyle08.01.2018

劉嘉玲、吳肇軒師生戀 《以青春的名義》背後的製作故事

[embedy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XvG4LMGrM[/embedyt]

由2017年10月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始曝光的《以青春的名義》,經過三個月的宣傳,終於在1月11日上畫。提起這部電影,大家都將焦點放在劉嘉玲和吳肇軒的忘年師生戀,但其實這部獲政府資助的小型製作電影,如何能找來影后級人馬劉嘉玲來擔任女主角兼首任監製?劉嘉玲、吳肇軒師生戀 《以青春的名義》背後的製作故事2013年推出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叫好叫座的《點五步》及《一念無明》便是首屆計劃的優勝者。而導演譚惠貞便是以《以青春的名義》成為第二屆首部劇情計劃的優勝者,獲資助拍攝電影。不過導演譚惠貞笑言:「真是中了獎之後才會開始驚,原因係我劇本不是為參賽而寫,不是一個得到300萬港幣便可製作的劇本,所以一定要改動,但又不想辜負了劇本,所以拍攝時我要拿一個更好的平衡。」她以「女中豪傑」來形容劉嘉玲,全因劉嘉玲在初次接觸《以青春的名義》的劇本時便甚為喜歡,很快便答應不計酬勞演出,更為電影首次擔任監製。而劉嘉玲擔任監製時親力親為,尤其在後期製作期間找來與著名大導演王家衛長期合作的張叔平來為電影擔任剪接顧問和名攝影師蔡崇輝作為攝影指導及顧問監製;亦有金像美術指導區丁平擔任美術及服裝顧問,電影班底陣容因此立時升級。劉嘉玲、吳肇軒師生戀 《以青春的名義》背後的製作故事《以青春的名義》藍本其實是來自導演譚惠貞多年前拍下的一條短片,講述一個小男孩每天晚上跟蹤一個女人的故事,主題關於戀母情意結。而譚惠貞再把短片的故事改篇為現在的劇本,當中飾演葉若美的劉嘉玲會與飾演其學生張子行的吳肇軒發生一段充滿矛盾及似是疑非的感情。導演解釋:「我不是宣揚師生戀或戀母情意結等。就如新任法國總統知道自己跟妻子也是不是正常一對,但愛情終歸只是兩個人的事。」

劉嘉玲、吳肇軒師生戀 《以青春的名義》背後的製作故事導演譚惠貞在戲中有不少隱喻,當中角色張子行跟葉若美說過自己在學校的泳池中養了一條大魚,其實這是導演對張子行的一個比喻,因為大海中大部份魚排卵後便會游走,魚BB出世時媽媽已走了,借喻男主角張子行也跟魚一樣,不知母親所在。導演更特別用CG特效把大魚用尾拍打水池一幕呈現出來,帶有張子行見到葉若美後的一種性隱喻。除此之外,角色葉若美在首次進入班房時向學生提到「薛定諤貓」這實驗。當時這名實驗中的貓是在一個密室中,處於既生且死的狀態,一天不解開密室,貓是生亦可是死。導演亦是借此實驗來借喻葉若美得悉與丈夫劉方信的婚姻中有第三者的介入,她大可扮作毫不知情,且看丈夫會否回心轉意;亦可選擇揭穿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