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嬌百美閃耀時:18型格香港電影女星大檢閱
有兩個年份,是港產女星們不能忘記的。據資深娛樂專欄作家郭靖言分析,2003 年CEPA 訂明合拍片要有1/3 內地演員參與,男主角起用香港男星,女一自然選用內地的,此消彼長自始香港女演員走進黑暗時代⋯⋯直到2019 年4 月16 日終於作出放寬 :「香港人士參與內地電影業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對中港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及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
這次跟大家檢閱過去半個世紀以內,這片彈丸之地孕育過無數土生土長的女演員,無論八面玲瓏又或獨當一面,盡顯香港女演員千嬌百美的能耐,冀影迷也抱樂觀態度樂見港產影后有更多的繼承者閃耀呢!
Text: Joshua Wong
Photo:相關電影公司
1. 女演員天花板 梅艷芳
梅艷芳早已在八十年代的《胭脂扣》,將旗袍穿出矢志不渝的忠貞、哀怨與痴情;到九十年代在杜琪峰執導《東方三俠》,她聯袂張曼玉、楊紫瓊發揮女中豪傑本色,默默為女權發聲,到《審死官》展現不一樣的河東獅。不忘提提大家,其實由她主唱〈似是故人來〉,是描述姊妹情深的女同志電影《雙鐲》的主題曲。
她的前瞻性,跟演技和唱功一樣無容置疑,而她早在1984 年已憑《緣份》獲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其後憑《胭》獲得灣金馬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殊,這位香港的女兒是首位同時榮獲「歌后」和「影后」級殊榮,示範了演藝界的天花板水平。

1988 年《胭脂扣》飾如花

1992 年《審死官》飾宋李氏

1993 年《東方三俠》飾東東
2. 女戰不敗 惠英紅
1977 年惠英紅已入戲行,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她憑《長輩》成為首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除了標誌著武打演員也可演出一片天的可能,也為盛極一時的武打片作註腳。
千禧後她回歸演藝圈,她游走武打電視劇與電影之間,以《血觀音》贏得金馬獎影后,更兩度奪得「最佳女配角」和三度奪得金像獎影后,其中《心魔》是她28 年後再奪金像獎影后,而8 年後再憑《幸運是我》封后,她示範了演員應有屢戰的堅毅、心態不敗的精神吧!

1981 年《長輩》飾程帶男

2009 年《心魔》飾德仔母親

2017 年《幸運是我》飾謝婉芬
3. 神級典範 張曼玉
要說港產片經典場口之一,張曼玉在《甜蜜蜜》片末那場又笑又喊到熱淚盈眶打轉,定必名列前茅,也奠定張氏在演技上達到無人匹敵境界。
誠然, 其5 次奪得金像獎影后, 坐擁4 座金馬獎影后, 都已是無人能及的神級戰績,還有她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給予過的肯定(得到過柏林影展和康城影展影后),2015年更被《美國娛樂週刊》封為被奧斯卡忽視的51 個偉大表演第43 位。

1996 年《甜蜜蜜》飾李翹

2000 年《花樣年華》飾蘇麗珍

1992年《 阮玲玉》飾阮玲玉
4. 風情萬種 鍾楚紅
鍾楚紅的萬種風情,早已在《男與女》見識過,演技備受肯定令她獲得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怎能遺漏《胡越的故事》、《薄河咖啡》、《女人心》、《刀馬旦》和《縱橫四海》等,把女士不同的風情化成符號散落在不同片種當中。
當然,說到長種在影迷心中,是她飾演放洋外國留學的十三妹,完美詮釋所有童話其實都要與Trouble同行的道理;也多得楊凡導演,把亦舒小說女主角從虛構中活現,為《流金歲月》靜好定格。

1988年《流金歲月》飾朱鎖鎖

1987年《 秋天的童話》飾李琪

1983 年《男與女》飾孟思晨
5. 鄭九組的可能性 鄭裕玲
在Do 姐之前, 鄭裕玲以「鄭九組」之名響徹影圈,同時反映影壇興旺。另一潛台詞是她務實,一個演員只要時間管理得好,一天拍攝九組戲不是沒可能的事。
自1983 年成為憑《花城》金像獎新演員,憑《表姐,妳好嘢!》成為首位憑喜劇片獲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演員,影迷大可視2002 年的《慳錢家族》為她「最後」電影作品,但相信以現在廣受網民愛戴的人氣,要再拍一齣電影也非難事。

1983 年《花城》飾夏菁

1991 年《賭霸》飾有喜

1990 年《表姐,你好嘢!》飾鄭碩男
6. 千面影后 葉童
葉童在港產片中佔祟高地位,對筆者而言,是她與鄭裕玲合演、甘國亮執導的《神奇兩女俠》,一次以女性掛帥的Cult 片,對白行間延續甘氏經典電視劇《山水有相逢》的套路⋯⋯
有千面影后之稱的她經典代表作怎只得一齣?她夥拍張國榮參演譚家明的《烈火青春》、與鍾鎮濤合演浪漫喜劇《表錯七日情》,以刀仔鋸大樹成為邵氏兄弟首部逾千萬票房電影,當年的她不過20 歲已奪得金像獎影后,其後更憑《婚姻勿語》成為雙料影后。去年特別演出合拍片《我愛你!》中一位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此舉無非以其演技望影迷正視此病帶來的問題。

1982 年《烈火青春》飾Tomato

1987 年《神奇兩女俠》飾連子蓉

1992 年《婚姻勿語》飾辛可兒
7. 啟發新生代 毛舜筠
演員除了要獨當一面,在群戲中出彩也是必修一環,其中毛舜筠最有壓場感的女演員之一。因電視劇《他來自江湖》大紅,她以喜劇演員面向走進電影圈,在經典賀歲片《家有囍事》中,她的實力已不容置疑,查實同年《辣手神探》與兩大影帝(周潤發和梁朝偉)交手,沒有被誰比下去之感。
其後因移民淡出影圈,回流後參演彭浩翔的《大丈夫》,她是揪出不忠丈夫們的領隊,而近作是與超紅偶像姜濤和柳應廷合演《阿媽有咗第二個》,找一位「起承轉合」能身教啟發新一代的演員,捨她其誰?

1992 年《辣手神探》飾程思琳

2003 年《大丈夫》飾張秀賢

2022 年《阿媽有咗第二個》飾余美
8. 港產女星典範 吳君如
吳君如在港產片的重要地位,猶如《家有囍事》結局定在程大嫂的去與留。她多變,游走旦角、丑角之間游刃有餘,就連生角也能拿捏準繩,憑「十三妹」一角獲得當年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演而優則監製,甚或投資自己主演的《金雞SSS》,除了經過兩集《金雞》系列的成功,何嘗不是一種港產電影「取於斯,用於斯」的一種示範。多年後,她減2/3 片酬演勵志的《媽媽的神奇小子》,更是一種大愛示範。

1998 年《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飾十三妹

2002 年、2003 年、2014 年《金雞》系列飾阿金

2021 年《媽媽的神奇小子》飾韓小貞
9. 狂風數大獎 袁詠儀
袁詠儀是1990 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三年後踏進影圈便憑《亞飛與亞基》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然後在1994 年和1995 年之間, 分別以《新不了情》和《金枝玉葉》無敵姿態連取兩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史上首位連續三年奪得金像獎的女演員,鋒頭一時無量。
隨著電影市道下滑, 她亦開始減產,轉戰內地拍攝劇集。2007 年的《門徒》,是她誕下張慕童產後復出拍攝的電影,而去年與周潤發參演的《別叫我"賭神"》,是合拍片演員不設限帶來的首批成品,也別具意義。

1993 年《新不了情》飾阿敏

2023 年《別叫我“賭神”》飾李夕
10. 好戲多磨 張柏芝
憑藉檸檬茶廣告,張柏芝名字熱爆全城,迅即成周星馳《喜劇之王》女主角。有說她仍是新人的她,每個鏡頭要拍十多次,但能在幕前與星爺並駕齊驅,而是不可多得的人材。
2003 年是她豐收一年,分別有《大隻佬》和《忘不了》兩部代表作,前者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編劇獎;後者更令這位小妮子扶搖直上,在短短入行五年內,憑出色演技登上影后寶座,這大概跟在期間有十七部主演電影給她磨練演技有著莫大關係吧。

1999年《喜劇之王》飾柳飄飄

2003 年《忘不了》飾小慧

2003年《大隻佬》飾李鳳儀
11. 接地氣影后 鮑起靜
作為演藝世家(父親鮑方、胞弟鮑德熹),鮑起靜早已是ATV 的當家花旦,經典作有八十年代《大地恩情》、千禧前的《肥貓正傳》等,演活大時代下的尋常百姓。2008 年她接演許鞍華執導的《天水圍日與夜》,從貴姐一角帶出「悲情城市」原有的人性之美,此種接地氣令她贏得多座最佳女主角大獎。

2008 年《天水圍的日與夜》飾貴姐

2020 年《金都》飾殷母
12. 技驚四座 葉德嫻
早已是實力派代表的葉德嫻,其電影成就大可分三個階段:德寶電影時期,與劉德華合演的《法外情》成為永恆母子檔演員;九十年代與王晶導演合作無間,其中《與龍共舞》獲金像獎最佳女配角;2011 年,幾經許鞍華導演邀請,出山拍攝《桃姐》一角,即囊括多個國際女演員獎項,包括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和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其後再拍許導的香港歷史戲《明月幾時有》,也獲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殊榮。

2012 年《桃姐》飾鍾春桃

2017 年《明月幾時有》飾方蘭的母親
13. 星爺慧眼 莫文蔚
聽說上帝為你關一扇門,同時替你開一扇窗。莫文蔚憑唱Demo 踏入樂壇發展初不算順利,然而演藝細胞經周星馳激活後,多套星爺作品都看到她運身解數的演出,更憑《食神》一角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不過說到「好腳頭」還是王家衞,因拍攝《墮落天使》榮獲得最佳女配角。至今她擔演逾40 部電影,電影票房更突破3 億。

1995 年《墮落天使》飾天使5 號

1996 年《食神》飾火雞
14. 與添食有緣 楊千嬅
楊千嬅於2001 年首次主演《玉女添丁》,而她與添食特別有緣:憑方麗娟一角在影壇走紅,《新紮師妹》添食第二集;怎少得因為大受歡迎而發展成三部曲系列的《志明與春嬌》,其中更憑《春嬌與志明》成為金像獎影后,是繼梅艷芳後,第二位「歌影雙后」的女藝人。

2002 年《新紮師妹》飾方麗娟

2012 年《春嬌與志明》飾余春嬌
15. 洗盡鉛華 鄭秀文
從影廿多年,鄭秀文說:「 最佳女主角從來都是遙不可及,但又覺得只是一步之遙。」去年她終於獲得影后殊榮。若回望她徒步走過的每個階段,或發覺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看官請看她所演的《瘦身男女》,懂得了終身美麗的意義;演《長恨歌》患了憂鬱症,其後學懂放低換來不一樣的Mi,也因此造就了洗盡鉛華的她演《流水落花》。

2001 年《瘦身男女》飾Mimi Lo

2005 年《長恨歌》飾王琦瑤

2023 年《流水落花》飾陳天美
16. 流量密碼 蔡卓妍
談到蔡卓妍在港產片的威水史,2004 年上映的53 部港產片中,她參演了其中10 部,約佔市場五分之一,盡顯其呼風喚雨程度,這有賴她是樂壇超強人氣組合Twins 的成員,加上她的多變可塑性,這些年她主演的《戲王之王》、《我老婆唔夠秤》系列、《皺妓》總算為香港電影撐起一片天。
而年前她與劉青雲、林峯合演、韋家輝編導的《神探大戰》,在內地取得7.12 億票房收入,無疑證明香港製作班底的能耐,一樣可以全國影壇的流量密碼。

2003 年《千機變》飾Helen

2022 年《神探大戰》飾陳儀
17. 擁抱希望 余香凝
由模特兒晉身成歌影視三棲的余香凝,曾是《逆流大叔》勉勵前行的龍舟鼓手,在《白日之下》她是鍥而不捨查真的記者,兩者都是帶出只要堅持信念,對未來擁抱希望,結果?
看看《白》得到今屆金像獎16 項提名,是同屆對手之冠。

2018 年《逆流大叔》飾Dorothy

2023 年《白日之下》飾凌曉琪
18. 票房靈藥 王丹妮
王丹妮的處女作是萬眾期待的《梅艷芳》,初試啼聲便要演繹超級歌姬,難得歌迷與影迷都非常受落,更成為該年票房冠軍。而王丹妮果真腳頭好,其後接演的《毒舌大狀》是首部破億的港產戲,就連帶客串的賀歲片《飯氣攻心》,3 部電影合共2.5 億票房收入,是港產片炙手可熱的票房靈藥。

2021 年《梅艷芳》飾梅艷芳

2023 年《毒舌大狀》飾曾潔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