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People·Celebrity20.04.2018

「跳高女神」楊文蔚:「這個稱呼很尷尬」

[embedyt]https://youtu.be/EwDFAYCmdoc[/embedyt]

今年特別多國際體育盛事,繼早前的平昌冬季奧運會,6月有俄羅斯世界盃、8月有雅加達亞運會……
不少香港運動員都非常重視亞運,因為不像在奧運的「志在參與」,而是可以落場爭個你死我活。
香港只有少數田徑運動員達標參加2016年的里約奧運,而去年在台灣一日三破港績,以1.88米成為世界排名第九的楊文蔚(Cecilia),明言里約奧運達標的1.93米不易做到,但相信只要堅持訓練,都有機會挑戰奧運。
現階段努力備戰亞運的Cecilia,去年決定延遲畢業時間轉做全職運動員,就是為了可以在比賽中飛得更高。

出戰亞運
第18屆亞運會將於8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行,去年跳出1.88米港績的「跳高女神」楊文蔚早已努力備戰,不過一向會在賽後興奮過度的她,看過亞運賽程後,發現資格賽和決賽將連續舉行,令她非常擔心會有「Sleeping Problem」。
「現在一星期練習6日,一天練兩堂,早上練完吃飯後再練,希望多做不同練習,亞運時可跳得好點和穩定點。5月開始會去不同亞洲地區比賽,台灣、韓國和日本,然後就準備亞運,印尼比較濕熱,希望可早點適應。
每次比賽後我都很興奮、很hyper,如果整個比賽只得一場就沒所謂,但去年全運會時,資格賽和決賽連續兩天舉行,我在資格賽時的狀態很好,但當晚睡不著,翌日決賽時很累,集中不到精神,所以跳得不好。今年亞運的資格賽和決賽都是連續舉行,所以今次要有準備,我已向教練請教解決方法,幾個月前開始去有關睡眠的seminar,聽聽專家教導如何解決問題,而體育學院亦有專業人士可以幫我。我相信最重要是有準備,到比賽時就不會束手無策。雖然暫時還未知是否有效,但有準備一定比沒準備好。
我希望在亞運挑戰里約奧運達標的1.93米,里約奧運沒有亞洲人能入選,這個高度是困難的。去年整個亞洲的最佳成績是1.91米,所以對亞洲人來說是不容易,但並不代表去不到,我相信努力、一直堅持訓練都有機會去到,但一點都不簡單。」「跳高女神」楊文蔚:「這個稱呼很尷尬」跳高女神
可能未必每個香港人都叫得出她叫楊文蔚,但說起「跳高女神」就總有印象。自去年以1.88米創下新港績,這位女神就一下子成為香港焦點。
「『跳高女神』這個稱號其實很尷尬,女神應該是像仙子,而我是一個運動員,跳高更是一個爆發性的運動,我覺得自己好strong,很多人也覺得我很tough,而且我不覺得自己咁靚可以做女神,但大家都叫我『跳高女神』,我會視它為一個稱呼,多過內裡的含意。
這一年間最大的改變是,感受到原來香港運動員是可以影響到香港人,尤其很多中小學生都認識我,甚至有學校以我做課題或考試題目,運動員真的可以帶正面影響給香港人。我很開心得到香港人的支持,有時在街上會有市民叫我加油,最初的確有點不習慣或壓力,但調節心態後,明白最重要做自己,在街上有朋友認得我,我都會和大家拍照,他們跟我說加油,我也會跟他們說加油,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啦! 」

認真最美麗
都說「認真的男人最吸引」,其實認真的運動員更吸引,平時愛說愛笑的Cecilia,亦笑言自己落場跳高時很專注,認真的樣子最美麗。
「平時的我喜歡講笑、坐不定,但一落場跳高就變成另一個很專注很認真的人,我覺得自己認真的樣子就是最美麗。我喜歡跳起、騰空的感覺,我一直都很喜歡這個感覺,所以跳高一刻我最開心,尤其打破自己的最佳成績,可以開心整個星期。至於最開心的階段,應該是剛考完DSE後,那時甚麼都不用做,只有跳高,沒責任沒煩惱沒壓力,一身輕是最開心。而最難過就是當慢慢成熟後,回想以前做錯很多事會很難過,如年輕時自以為是,經常只以自身出發,沒理會家人朋友的感受。跳高讓我見識多了,出去外面世界,知道很多人叻過我,會更謙卑和感恩,加上我讀中國文學時讀過很多詩詞、散文,讓我更理解一個人的感受,到高中時態度開始慢慢改善。現在我仍會覺得自己說話時很衝動,往往說完後就會想有沒有說錯話,但我覺得已是一個進步,起碼會在意別人的感受,現在是個喜歡笑和說笑的人,希望大家會覺得我是容易相處。」

「跳高女神」楊文蔚:「這個稱呼很尷尬」時間的意義
時間對運動員非常重要,一毫秒就已經足夠決生死。雖然Cecilia挑戰的是高度,但要在指定期限內達標,同樣是爭分奪秒。
「時間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沒有人可以捉緊時間,而運動員的生涯都是短暫,每個比賽都有個期限,大型運動會如奧運、亞運、全運會都是4年一次,但運動員生涯中有多少個4年?運動員生涯有很多個期限,跳高比賽的每一跳只可以有30秒準備,一共只可以跳3次,都是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至於平日的time management,我也希望可以盡量做好,除了運動員,我還有其他工作,如去學校和小朋友交流、陸運會、活動大使等,所以time management很重要。我相信只要控制好時間,可以和訓練平衡到,多重身份是一件好事。透過不同活動,多了市民認識我,亦感謝不同傳媒去報導運動員和外出比賽的成績,讓香港市民多留意運動,教練亦說多了人想學跳高,希望愈來愈多香港人會接觸跳高和田徑啦!」

「跳高女神」楊文蔚:「這個稱呼很尷尬」Fly or Die
「對跳高運動員來說,fly是一個幾貼切和重要的字,讓我聯想到小鳥在空中的景象,我跳高時就像小鳥一樣,有幾高跳幾高,最好可以停留在空中,這就是fly的感覺,那一刻的時間好像放慢了。對我來說,跳高就等於fly,希望可以愈fly愈高。那個騰空感覺很靜很自由,飛完的感覺很開心,所以我繼續去跳高。很多跳高運動員都會說一句話“Fly or Die”,當然不是真的die,而是暗喻我們有很強烈想飛的渴望。」

Text & Coordination: Lam Wing Kee
Photo: KAON
Art Direction: Judy Chu
Assisted by: Goosie Lam
Videography: Matt Chi
Makeup: Will Or
Hair: Lucas Chu@Beijing Hair Culture
Wardrobe: Marysia & Nike
Watch: Tiss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