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 2015 – 梁淑儀
梁淑儀 Doris Leung
鑽的行政總裁
我當時感到這是我未來的工作,亦深信如果我不做,是沒有人會做了,所以便決定豁出去做。最重要,是我不想後悔。
正如梁淑儀說,「鑽的」的成功,由一個真人真事的感人故事開始,建構起來才成了今天廣獲社會認同的「鑽的」。
於2009年,梁淑儀決定辭去工作了16年的幕前記者工作,以創新的社企經營模式創立鑽的,為的是希望為患上腦癌的媽媽取得一點尊嚴。在那之前的兩、三年,她跟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的另外兩位董事一直想將經營接載輪椅人士的的士概念付諸實行,「我當時只感到這是我未來的工作,亦深信如果我不做,是沒有人會做了,所以便決定豁出去,金錢已非最大考慮。」推動她踏出這一步還包括貨車上的一句註釋:「有次我見到接載的貨車上寫著,他們接載的對象是貨物、寵物及傷殘人士,我就很心痛,於是下定決心要為媽媽、為行動不便的人做一點事。」
結果她由計劃到找的士牌牌主贊助,到找汽車公司改裝七人車,過程漫長且不見得順利,但梁淑儀有的是鬥志及決心。「這段日子最難忘是找拍檔的階段,但不知怎的,我對當時接觸到的牌主很有信心,往後也真的能合作起來。2011年由七人車改裝成的士的5部車正式在香港街道行走,2013年則再增加一部。」
這幾年間,鑽的很快被外界認識,更吸引到不少外國機構取經,成為社企的學習對象,新加坡、日本以至英國不少機構也希望了解鑽的如何能得以營運。「開始時我只當它是一盤生意,亦只是放眼香港,實在沒有想過世界有這麼大迴響。原來人口老化嚴重,對接載輪椅病人的需求大增,鑽的可以幫助人口老化的發展。其實如倫敦、法國也有法例規管讓輪椅人士可搭的士,因為是人權,但如像鑽的般特別為輪椅人士而設的品牌則好像沒有。」她也慶幸香港有班好司機,願意協助輪椅客人上落。2012年「鑽的」被評選為英國社會企業獎的「高度推薦年度國際社會企業」,那一年,梁媽媽在母親節坐過最後一次鑽的後就過身了。
社企也需要包裝
侍母至孝的梁淑儀在短短幾年間發展出社企鑽的,總算達成最初定下的心願,「媽媽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到她行動不便就轉由我服侍她,天經地義。媽媽是鑽的第一位乘客,那天把輪椅直接推上的士時,聽到她的一句『很舒服』已足夠,我覺得就算辛苦多年也是值得的,她也為我所做的事而開心。」
梁淑儀坦言,她跟媽媽的故事正好為鑽的成功製造話題,讓機構得以在短時間廣獲公眾認同。「記者工作令我磨練出演講的技巧,因為做電視要簡而精,令我習慣把複雜的事情簡化。我把複雜的工作關係、運作、創意等事項簡化,再在市場演講給別人聽。我和媽媽的真實故事得到不少女性認同,這是意料之內。我亦明白標題很重要,所以用了精簡的『鑽的』二字,以標語『鑽的旅程、鑽的人生』,讓人了解到我們的工作能帶給用者閃爍的人生。」
閃爍的過程
梁淑儀自小擁有領導才能,她做記者期間也是個愛抱打不平的人,曾擔任主持的節目《有理取鬧》,就以喜歡報道社區故事而聞名。「我生於大家庭,對社會和人情特別敏感。我認為有權、有優勢的人已經可以經常為自己發聲,所以要為弱勢社群服務。」而過去的經驗也令她為鑽的想到不少新點子,實行起來更有意義。2015年是鑽的成立5周年,剛巧有私人公司提供輪椅人士接送服務,梁淑儀樂見這情況,認為有競爭也有進步,亦令社會有更多人關注問題。
梁淑儀說:「過去5年已證明無障礙接送服務的重要性,可以方便到輪椅人士,我們也脫離了單一服務,約每月都會舉行一些活動,以聯繫更多輪椅人士與家屬的關係,例如曾經舉行的晚間外出活動,有些老人家3年未嘗外出,能夠外出已很快樂。現在服務發展下來要趨向更多元化,希望可以透過鑽的加以改變香港人對安老服務的思維。」
成功是沒有終結的
在媽媽發病之前,梁淑儀其實未有想過自己能成為另一個行業的領袖,現在媽媽走了,她感激鑽的曾是她療傷的地方。今天的她無論多忙都要求自己保持充足睡眠,不讓自己生病。「現在要決策的事多了,我的決定會影響生意,壓力雖大了,不過是正面的。」談到成功之道,梁淑儀說:「我認為成功是沒有終結,我今日成功,不代表我明天不會犯錯。但我是個不易放棄、目標明確的人,我覺得成功的人是頭腦清晰,每天不會白過。現在,我知道人口老化問題必須要正視、面對,也是未來是繼續要處理的事。」
未來5年,她希望鑽的數量能增加10倍,而且服務可以更深層,繼續讓輪椅人士開心外出,「我想帶出正面的訊息:坐輪椅沒有甚麼大不了,輪椅人士不再有害怕的感覺。」梁淑儀認為,她的工作能夠改變人們在思想上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Text: Wincy Chan
Portraits: Anson Chiu
Makeup & Hair: Make Up For E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