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People·Celebrity13.10.2021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曾燕紅 Ada Tsang 

恨鐵不成鋼?
她從沒這思維,曾執教鞭的她於 2010 年一節課上,在莘莘學子眾目睽睽許下「五年內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承諾,由零經驗出發,無非以身教一時如何把三分鐘熱度的夢想冷卻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經過三度嘗試,2017 年她終成香港首名在珠峰登頂的女性,四年後的今日,曾燕紅 (Ada) 已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快登上珠峰的女性」。
「我習慣了失敗,很清楚每次為甚麼要退出,從中反思如何進步。因你要成功,先要接受失敗。」
下次要挑戰的是甚麼?這趟她沒笑而不答。

鋼是在烈火裡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Text: Joshua Wong   Photo: Raymond Chan   Coordination: Moli Ng

高海拔之迷戀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夢想成真聽得太多,持之以恆的卻太少。十一年前因單騎走川藏千里,曾燕紅沿途看著喜馬拉雅山連綿壯麗之山脈,萌起對這座珠穆朗瑪峰全球最高,達 8,848 朝拜臣服之心。

為體驗自身對高山反應的能耐,到高原山區探訪或參與攀冰 之旅,從而訓練與惡劣天氣正面交鋒的韌性,需知道「登峰」並非如拍戲請客吃飯般簡單,就算生理幾經地獄式訓練,敵不過長年 累月與變幻天氣困獸鬥的心理戰……2017 年,Ada 終代表香港女性成功登峰,當以為是一次性的壯舉,豈料今年五月,她再進一步成為最快登上珠峰頂的女性。 

「雪巴人說我體能狀況比他們更強,啟發速登想法,本身的目標並非想破紀錄,只想挑戰自己,計劃是二十小時內完成。」 

是次首回攻頂,同是失敗而回,「即使只差百多米距離,我分析過環境並不可以。我不容許隊友出事,出發前均先約法三章。登山習慣盡量不看任何資訊,集中注意力在團隊上,天氣掌握不到便向下走。有些人出事,只因一直慣了成功的關係吧。」

要是一個人不能改掉壞習慣,那他就毫無價值。

她表示今年申請登峰有四百人,最後能完成者只百多人,環境有多嚴峻可想而知。在滯留營區的一個星期,經過重新調整部署,終以 25 小時 50 分鐘刷新紀錄,「天氣非關鍵,是憑經驗將 以往習慣和路程改變。也不用傳統 checkpoint。以往留在高海拔,連續日日上,有些人需要休息一兩個月。而我連續登兩座的話,變數很大,而陪我上的團隊,即使是雪巴人也可能出現身體問題呢。另外,上山和落山因用同一條繩索,有些登峰者以為我是遲來者而讓路,因此加快了速登時間。」 

心無外掛與旁騖

集中注意力對筆者是世上最大苦差,基於人類是群體活動和資訊世界能做到滴水不沾者,也是身懷異能之人。她不徐不疾列舉出例子,來闡明她是如何向著標竿跑的人。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 

她現職深圳 Lalamove 全球拓展管培生項目及領導力發展負責人,她的社交媒體堅持「三不」政策一不發任何帖子,二不讚員工飲食帖子,三不亂開聊天群組。 

「每當加上朋友,我都表示我只會看,但不會發任何東西,不代表我封鎖你,因我比較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別人怎說我沒所謂,最重要如何令自己情緒很穩定。」

2008 年,與幾位學生開展川藏線(平均海拔 4000 米)腳踏單車之旅,全程 2,200 公里共 24 天行程,期間同學們熬不住,怨言四起欲推翻出發前的協議,竟紛紛跟作為隊長的她吵起來,以難得到當地希望能作「深入交流」來延緩刻苦的川藏之行。 

「人總有軟弱時候!我直截了當表示,若延後的話就去不到新疆。反問他們『你懂藏文嗎?』『你溝通到嗎?』那怎樣跟當地人建立深厚友誼?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要完成川藏線,不是來看風景和交流。大家現在最需要的是強壯的身體,最好這幾天強大下去。如不能,最多找一架車送你們到西藏。」

最後翌日早上,團員們均以準備好的姿態等她起床,以行動表示已抖擻好精神和心態,希望她重新帶領並肩再出發。她會心微笑地憶起那次最終完成目標,即使整個團隊是如何的筋疲力竭。 

幹掉自己,這是擺脫困境最容易的辦法~任何一個傻瓜在任 何時候都能結束自己!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鋼之煉金術師 

大概,曾燕紅深信世間從沒有所謂點石成金之魔法,只有抱著鋼一般的毅力去把個人煉成黃金。她以自身經歷供給大家作為參考十歲那年,父親猝逝,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女二人來港於劏房定居。母親咬著牙關供她讀書,當年入讀小學時的 Ada 是一個連「ABC」也不懂的人。她卻跟自己許下宏願 —— 四年內要考取全級英文第一。 

日復日年復年,拿著英文報紙朗讀,到圖書館借取錄音帶不斷反覆重覆學好會話與文法,終於兌現諾言。途中,她慶幸當年學校有誨人不倦的師表,沒把她歸類成「鋼鐵」還循循善誘悉心哉培她的教師,從此,她心裡的「我的志願」改寫了,立志要成為啟發學生的老師。

到高考時,她也給自己「非中文大學不入」的目標,她「重施故技」繼續埋頭苦幹,同學們叫她出去玩,她都會推卻。「他們知道我會跟他們補習,很多時都識趣不會打擾我。而我也明白不能予人讀死書書呆子之感,唯一給自己課餘活動,是參加校內的籃球隊……」就這樣,她成學校唯一一位成功考入中文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的學生。 

「因為喜歡中大地靈人傑的讀書環境,選環境學純粹個人喜好。」然,要知道身處環境的優與缺,人生藍圖才得以有更好的規劃,「學無前後,達者為師」,以大學生身份踏上了師道,當上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的教師,她目標明確清晰,以薪火相傳之心,來協助跟她一樣有困難時期的學生,以報答當年沿途啟發她的老師。 

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我們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 

也許身處的高度與視野的闊度都不同了,對生命長度的個人詮釋,自有新的體會。坦言對大自然依舊抱著永不言勝,只望能 挑戰自己的態度。 

今年 45 歲的曾燕紅,下一個挑戰與目標又是甚麼呢?得到的回覆是:「連續速登全球十四座高逾 8,000 米的山峰。」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只能感恩當日的鐵能被打造成今天的鋼,卻沒變成鐵石心腸的人,就已足夠。 

後記:曾燕紅的登山隨身物 

Ada 曾燕紅登峰有一個習慣,就是成功完成旅程後,都會把大部份的裝備悉數轉贈予協助她登峰的雪巴人嚮導。她解釋一來雪巴人比自己更需要這些裝備,而她的許多裝備均獲贊助,所以不愁欠缺裝備,只有不離身的 cap 帽、太陽眼鏡等會保留及「循環再用」,當然還有這個寫上六字大明咒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