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ly Cheryl Choi
@Work·Business Women·Technology29.09.2023

創客少女變身創科典範 培育女性加入深科技行業 | Anasentiment Limited創辦人 蔡淳因 Everly Cheryl Choi

電影中的女性創客總是染了一頭湛藍短髮,聚精會神地坐在電腦屏幕前。眼前的蔡淳因(Everly)卻擁有斯文的外表,再配上一身白皙的衫裙,令人難以聯想到她曾經參加世界各地的「黑客松」(Hackathon)比賽,更先後奪得數個冠軍、最佳數據應用等6個不同獎項。「這些經歷令我確立了對科技的熱愛,所以我決定未來10至15年都會繼續在科技行業發展。」回港以後,她創立了人工智能公司Anasentiment Limited,更積極投入創科教育,推動女性創科人材發展。

曾於英國傳媒業工作的Everly表示,新聞行業講求創意及求真精神,為她現時從事創科行業帶來不少優勢,「從事傳媒工作讓我鍛鍊出良好的溝通技巧,亦令我往後帶領創科團隊時更有凝聚力。一個溝通能力好的老闆,能令團隊較願意坦白說出他們的困難。我愈早知道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就愈可以盡早解決,有助促進業務開發。」她說話時洋溢著一種親和力,令訪談像聊天般充滿樂趣。

轉行進入創科界別前,Everly為自己安排了整整1年的悠長假期,去闖蕩全球不同地方的黑客松,她加強語調說:「黑客松其實是創科界流行的比賽,參賽隊伍需要在幾天時間內編寫出解決難題的電腦程式。我要跟素未謀面、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式員即時組隊參賽,還要跟他們互相合作去獲取勝利,這些經歷讓我增強了自信,也確立了我對科技行業工作的熱愛。」

Everly Cheryl Choi

Everly(左3)曾經參加世界各地的「黑客松」(Hackathon)比賽,更先後奪得6個獎項。

創立人工智能企業

回港後,Everly曾創立大數據(Big Data)及增長分析(Growth Hacking)公司,為她成功創立人工智能企業Anasentiment Limited奠定良好基礎,公司更順利成為數碼港培育計劃(Cyberport Incubation Program)支持的企業。「Ana代表Analytics(分析),sentiment帶有分析市場輿情的意思。我們主要以自家研發的人工智能演算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為一些跨國企業作數據科學(Data Science)分析,並會在公開市場上幫助客戶挖掘大數據作智能情報,輔以梳理企業內部數據, 量化(Quantify)推算出客戶哪一項產品可成為盈利增長的北斗星。」

為數碼營銷金額作智能配對

Everly指出,其公司自行研發的演算法(Algorithm)正申請專利,演算法可為客戶企業在數碼市場營銷(Digital Marketing)上作智能金額配對(Matching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幫助客戶企業精準計算出,能帶來最高投資回報的市場營銷預算金額。她繼續解釋:「一般企業若主要以某一城市例如香港為基地,很難在海外即時有在地團隊幫助他們收集海外情報、配備海外營銷策略。以科技及數據作為切入點,企業在海外拓展的計劃可以更為機動及有彈性(Agile),而且不用像以往,靠直覺估計每一個渠道的成效就要投資現金流(Cash Flow),令管理層能有更多數據點(Data Point)賴以制定戰略,令企業決策過程可以變得更為可靠、科學化。」

Everly表示,希望為公司在東南亞增加營業點,她饒富自信地預想著未來:「我答應過我的團隊,公司將來一定可以踏上世界舞台,不只是香港和亞洲,我希望將公司打造成一個世界性的企業。我的同事們都很能幹,她們選擇跟我一起『打天下』,推動我繼續朝目標進發,以回饋她們對我的信任。」此外,Anasentiment Limited的業務範疇還包括區塊鏈業務,為客戶資料作高級別保安,Everly預料此項業務將成為公司今、明兩年的營收增長引擎。

Everly Cheryl Choi

支持女性投入深度科技

當Everly縱身投進創科的世界,卻發現從事高科技行業的從業員,仍是男多女少,比例失衡,因而希望多做一些授人以漁的工作,培育更多女性加入深科技行業,並率先在其公司積極招聘更多女程式員。Everly說到自己多年前入行時,在行業內很難找到從事人工智能或區塊鏈行業的女性導師(Mentor),很多時候都要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她積極為本港各間大學擔任導師,藉此吸引更多年輕女生成為行業新血,並希望為她們帶來行業資訊與指引。「有不少剛加入科技行業的女性都喜歡主動找我,傾訴女性在業內所遇到的挑戰,希望我給予一些意見。」看來她已成為了許多創科行業女性心目中的典範。

社會上對於推動女性賦權及推動女性在科技行業發展等有著誤解,甚至有人以為Everly是女權分子:「其實我一直都是做社會共融(Inclusion)的工作,除了賦權女性,更希望消除社會對男性及LGBTQ+群體的刻板印象,並推動青年人的世界流動,趁年輕去世界不同的地方參加不同比賽,增廣見聞, 這對促進世界融和、平等非常重要。」她補充:「這些年來,在和我一起做Women in Tech的各界朋友們的努力下,再加上媒體的推動,有些創科公司的男女員工比例已經達到8比2,特別在數碼港及其他科技園區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種不斷向好的氛圍也是我和其他倡議者樂見的。我們都朝著2030年聯合國『女性賦權』(Women Empowerment)的共同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