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交心才能留住人才
蓋洛普公司的民意調查顯示,70%的職場人士在工作中要麼「故意不努力」,要麼「不夠投入」,也就是說有數百萬勞動力尚有空閒精力,他們的工作效率原本可以更高。如果員工只是表面忙碌、實質並不努力,那麼企業就很難節約成本,更難推動自下而上的創新。如果管理者想最大程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那麼可以採取一些基於服務的領導力策略。若要真正重視員工的需要,就需要突破以下三個障礙:認知、時間和不良競爭。
1. 認知
從根本上說,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滿足員工的需求。積極溝通並表現出同理心,幫助團隊成員實現目標……管理者一定要在個人層面上瞭解團隊成員,明確每個人的優勢、目標,以及努力的動力。
2. 時間
有時管理者明白應該優先考慮員工需求,但是過快的工作節奏往往使其無法成為「服務型領導」。但無論多忙,管理者一定要努力將基於服務的領導方式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比如每週抽出1-2小時來增進團隊感情;可以不時和員工討論下「最近怎麼樣?」,一起相邀吃個午飯或者喝杯咖啡等。
3. 不良競爭
企業通常會重視優秀的員工,但是卻很少強調團隊凝聚力。內耗會嚴重影響合作,而且會導致管理者無暇顧及更重要的工作——關照團隊成員。其實,只要理順團隊的薪酬架構,確保多勞多得,全面考慮每個人的貢獻,那麼爭吵自然會消失。另外,在每次開會前,管理者應先討論企業相關事項,比如公司文化、員工培訓等,再討論商業層面的問題,比如財務表現、專案進度以及人員分配等。
4. 服務型領導方式,可以直接影響團隊的投入程度與效率。我們發現,以下行為可以顯著提升員工忠誠度和投入水準:
– 高層管理者與一線員工共同進餐;
– 員工共用帶薪病假和帶薪假期,當某個人遇到急事,同事可以迅速補位;
– 非正式和正式的導師項目,所有員工尤其是新員工可以獲得工作中的必要幫助;
– 高層管理者規律性地抽出時間做一線工作,這樣可以保證所有員工都能經常見到管理者,同時管理者也不會對一線工作陌生。
向員工提供服務是長期過程,而不是偶爾表現給別人看。管理者要付出很多時間、辛苦和努力,但是回報也很明確——高忠誠度、高工作投入以及優秀業績。
(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Angie Morgan/Courtney Lynch